[实用新型]适用于金相自动检测的样品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3357.0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6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娥;周杨;杨智;李波;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4;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435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金相 自动检测 样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相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金相自动检测的样品架,包括有样品架构架,样品架构架包括有上部构架以及下部构架,上部构架与下部构架可拆卸连接,在上部构架的顶面开设有检测窗口,在下部构架上设置有弹性部件。在使用时,将金相试样放置到上部构架的放置腔中,然后将下部构架拧到上部构架上并固定,下部构架上设置的弹性部件能够对金相试样施加弹性作用力,从而将金相试样稳定地固定在上部构架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对金相试样进行可靠地夹持固定,从而为金相检测提供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杜绝外来污染物对金相试样检测面的污染,从而提高了自动金相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相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金相自动检测的样品架。
背景技术
金相检测是钢材检验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尤其是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是评价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部分检测标准需要对所有的检测视场(数量一般比较庞大)夹杂物的级别进行评定,然后综合所有的检测结果给出试样的夹杂物级别。人工评级就需要记录大量的数据、再进行统计计算,而采用自动评级金相显微镜则可以自动记录并统计计算夹杂物水平,效率较人工高且结果更客观。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金相显微镜,其属于正置式金相显微镜,即显微镜的物镜镜头是向下装配的,观察试样时检测面为向上放置状态。使用全自动金相显微镜进行自动评级的流程如下:将制备好的金相试样放置在样品台上;选择合适的倍率(物镜);软件中设置检测范围并设置不同位置的焦平面;软件根据检测范围及不同位置的焦平面自动拍摄并合成设置的检测范围的图片;根据拍摄的图片进行评级;导出检测报告。
因为金相显微镜镜头的焦距很短,即检测部位只有在特定的位置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图像,而图片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后续评级的准确性。要保证拍摄的大面积的图片都能清晰,就必须用到景深叠加功能,即对每一个视场都拍摄多张图片,再合成为一张清晰的图片。将每个视场清晰的图片拼接即可得到一张完整的待检测范围的图片。
上述获得清晰图片的方法需要对每一个视场拍摄大量的图片,然后再进行处理、合成,如果试样放置不平整,那么其工作量将会大幅增加,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尽量将试样检测面保持水平,从而减少每个视场拍摄的图片数量。目前是采用压平器将制备好的金相试样压在装有橡皮泥的平板上,压平后试样的检测面在检测时可以保证水平。但在上述操作中,压平器与金相检测面直接接触,压平器表面的微小灰尘等会污染检测面。这些灰尘等粘附在检测面上之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时,会被记为非金属夹杂物,造成误判,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装载金相试样而不会给检测面带来污染的样品架,从而提高自动金相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成了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装载金相试样的样品架,从而方便利用全自动金相显微镜进行自动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金相自动检测的样品架,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适用于金相自动检测的样品架包括样品架构架,所述样品架构架包括有上部构架以及下部构架,所述上部构架具有用于放置金相试样的放置腔,于所述上部构架的顶面具有检测窗口,所述下部构架与所述上部构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部构架上设置有能够插入至所述放置腔内并用于对金相试样施加弹性作用力的弹性部件,所述下部构架的外侧面底面与所述上部构架的内侧面顶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上部构架为圆管式结构,于所述上部构架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上开设有所述检测窗口。
优选地,所述下部构架为圆管式结构,所述下部构架与所述上部构架同轴设置;所述下部构架的顶端与所述上部构架的底端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3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试管模具电加工排渣系统
- 下一篇:一种聚酯短纤维收拢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