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网络交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7475.9 | 申请日: | 201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9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邓洪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商之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 | 分类号: | H04Q1/10;H04Q1/04;H04Q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98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网络 交换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所述交换机的前表面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开设有网线插孔,所述交换机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卡合接头、固定座,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与交换机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接头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杆的底端,所述卡合接头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通过设计的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将卡合接头旋转对准L型槽落下,使卡合接头与圆形槽卡合,同时异极两磁铁吸附紧贴,再旋转卡合接头使第一限位凸起与L型槽卡合,进一步固定连接,避免了单个交换机不便于固定的问题,且该固定装置易于组装与拆卸,给安装人员带来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网络交换机。
背景技术
交换机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
现有的多个交换机进行组装时,均安装在机柜内或者机架上,这种组装方式以便于管理,同时也便于检修,当单个交换机使用时,若采用机柜安装,会造成空间利用不合理,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但不采用机柜或者机架组装时,又无法有效的对交换机进行固定,容易随着网线的拉扯造成损坏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计算机网络交换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网络交换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多个交换机进行组装时,均安装在机柜内或者机架上,这种组装方式以便于管理,同时也便于检修,当单个交换机使用时,若采用机柜安装,会造成空间利用不合理,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但不采用机柜或者机架组装时,又无法有效的对交换机进行固定,容易随着网线的拉扯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所述交换机的前表面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开设有网线插孔,所述交换机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卡合接头、固定座,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与交换机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接头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杆的底端,所述卡合接头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开设有圆形槽,且圆形槽与卡合接头卡合连接,所述圆形槽的侧壁开设有L型槽,且L型槽与第一限位凸起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网线插孔的内部设置有防尘装置,所述防尘装置包括防尘板、防脱头、第二弹簧以及伸缩杆,所述防尘板的顶端通过伸缩杆与网线插孔的内壁相连接,所述防尘板的前表面设置有推块,所述防尘板前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防脱头通过第二弹簧与矩形槽底部相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网线插孔的正上方,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且第二限位凸起位于防脱头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与网线插孔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与安装槽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防尘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脱槽呈相互对立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俯视为圆形结构,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底座磁铁,所述卡合接头的底端设置有卡头磁铁,且与底座磁铁的对应面为异极。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共设置四个,且位于交换机的底部四角,所述固定座的底端设置有粘连胶垫。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的L型槽共设置有两个,且呈相互对立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的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将卡合接头旋转对准L型槽落下,使卡合接头与圆形槽卡合,同时异极两磁铁吸附紧贴,再旋转卡合接头使第一限位凸起与L型槽卡合,进一步固定连接,避免了单个交换机不便于固定的问题,且该固定装置易于组装与拆卸,给安装人员带来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商之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商之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7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油电泵智能化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输送线体上的PCB板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