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7534.2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8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孔;武继坤;祝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明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盛智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4 | 代理人: | 孙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管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管理系统,包括:待充电物体的BMS模块,BMS模块内存储有待充电物体的产品识别码;充电控制器模块,与BMS模块通信连接,且接收来自BMS模块的产品识别码,并直接控制是否向待充电物体充电;充电监控器模块,与充电控制器模块通信连接,且用来接收来自充电控制器模块的产品识别码,并与自身所存储备案的产品识别码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充电控制器模块下达向待充电物体充电的指令。本实用新型提供通过设置控制和通信模块,提取和识别待充电物体的产品识别码作为充电启动的“钥匙”,实现智能化、集成化和无人化的充电管理,更加高效和简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带来的能源革命,耗能产品电能化越来越成为趋势,常见的如汽车和摩托车,除此以外,还有直接进入电能化的产品,如无人机和机器人等。
上述产品中由于采用电池供能,在现有技术和行业规范下,离不开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主要对象是二次电池,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可用于电动汽车,电瓶车,机器人,无人机等。
另外,在全球工业化管理和数码化管理的大背景下,产品识别码的使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业产品。产品识别码是工业产品防伪技术领域的一种防伪方法,其特点是给每一单个产品各编制一个互不相同的产品防伪识别码。显然产品识别码具有唯一识别的使用效果,常见的如汽车汽车识别号码(VIN)和手机识别码(IMEI)。
针对这些需要耗电的产品,现有的充电模式多是采用充电终端对其进行充电,例如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基于商业化的应用,具体充电模式往往是通过设定电量、设定金额和设定时间来进行充电,且都是采用一用户产品对应一终端,然后通过人力介入,如扫码和刷卡等方式才能启动和完成充电。这种传统的充电方式,需要人力介入管理,在社会广泛使用的背景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且耗时相对较长,操作流程繁琐,与智能化,集成化、高效率化和无人化的现代发展思路相悖。
基于此,设计一种更加高效、更加简便、更加智能和耗费更少人力的充电技术方案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充电管理技术方案中耗费人力,耗时长,操作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基于产品识别码的充电管理系统,通过产品识别码的提取和识别,实现自动充电,使得充电更加高效、更加简便和更加智能化,也降低了人力消耗。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电管理系统,包括:
待充电物体的BMS模块,所述BMS模块内存储有待充电物体的产品识别码;
充电控制器模块,与所述BMS模块通信连接,且接收来自所述BMS模块的产品识别码,并直接控制是否向所述待充电物体充电;
充电监控器模块,与所述充电控制器模块通信连接,且用来接收来自所述充电控制器模块的产品识别码,并与自身所存储备案的产品识别码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充电控制器模块下达向所述待充电物体充电的指令。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控制器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还包括串口模块、CAN模块、RS485模块、USB模块、以太网模块、GPIB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待充电物体为电动汽车,所述产品识别码为VIN 码,所述充电控制器模块和充电监控器模块设置在充电桩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桩上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控制器模块上设置有CAN模块,且所述充电控制器模块通过所述CAN模块和设置在所述充电枪上的通信线路与所述BMS模块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明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明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7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