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塑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1202.1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5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垚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李倩倩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冷却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冷却的塑模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和模具上盖,所述下模具本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内端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内腔固定安装有分流板和侧板,所述第一冷却管内端通过导管固定安装有第三连通管,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开有安装槽,由多面螺旋状冷却管对下模具腔体进行冷却,同时冷水可以对管壁进行冲刷,提高模具的冷却速度;通过设有顶板、安装槽、自动伸缩杆、第二冷却管和密封套结构,可以将塑模成型的塑料顶出下模具本体的内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冷却的塑模模具。
背景技术
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现代的注塑模具为了加快模腔内的成型速度,常常会使用水对模腔进行冷却,现有的冷水冷却系统,冷却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快速冷却的塑模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冷却的塑模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冷却的塑模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和模具上盖,所述下模具本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内端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内腔固定安装有分流板和侧板,所述第一冷却管内端通过导管固定安装有第三连通管,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安装槽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套,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冷却管,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壁固定安装有导热层,所述下模具本体上端面四角均开有插槽,所述模具上盖中部固定安装有注射管,所述模具上盖下端面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下端固定安装有磁铁。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内端固定连通于第一冷却管,所述导管上端固定连通于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下端固定连通于第二连通管。
优选的,所述插杆活动插入插槽内腔。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本体内腔底部开有凹槽,所述顶板插接于凹槽内腔。
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呈螺旋状设置于下模具本体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快速冷却的塑模模具,通过设有下模具本体、底座、模具上盖、注射管、第一连通管、阀门、插槽、第二连通管、第一冷却管结构,由多面螺旋状冷却管对下模具腔体进行冷却,同时冷水可以对管壁进行冲刷,提高模具的冷却速度;通过设有顶板、安装槽、自动伸缩杆、第二冷却管和密封套结构,可以将塑模成型的塑料顶出下模具本体的内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本体俯剖图。
图中:1下模具本体、2底座、3模具上盖、31注射管、32插杆、33磁铁、4第一连通管、41阀门、5插槽、6第二连通管、7第一冷却管、71第三连通管、72导管、73分流板、74侧板、8导热层、9顶板、10安装槽、11自动伸缩杆、12第二冷却管、13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垚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垚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1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