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1229.0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7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顾金;马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苏张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线 生产 端子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在使用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时,通过左定位杆和右定位杆在上模下移时提供准确的定位,防止压合出现偏差,提高压合效果,通过左上导向滑块和左下导向滑块可以快速精准的更换上模,通过左下导向滑块和右下导向滑块可以快速精准的更换下模,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上模、上压柱、下模座和下模;还包括左上导向凹槽、左上导向滑块、右上导向凹槽、右上导向滑块、左下导向凹槽、左下导向滑块、右下导向凹槽、右下导向滑块、左定位杆、右定位杆、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线束的端子压接工序是线束生产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它是将连接端子通过挤压变形使之与电线牢固连接的过程。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是一种用于高压线束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电线和端子进行压制加工,使电线与端子更好进行连接的辅助装置,其在线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上模、上压柱、下模座和下模;现有的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使用时将端子和电线放置于下模内,通过下移上模,使上模和下模压合将端子和电线牢固连接;现有的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使用中发现,现有的压合模具都是固定的,压合不同的端子时就需要不同的模具,但现有的模具更换不便,且压合时的压合精度较差,导致压合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装更换方便,压合精度较高的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上模、上压柱、下模座和下模,上模板的顶端与上模座的底端固定连接,上模的顶端与上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上压柱的底端上模座固定连接,下模的底端与下模座的顶端固定连接;还包括左上导向凹槽、左上导向滑块、右上导向凹槽、右上导向滑块、左下导向凹槽、左下导向滑块、右下导向凹槽、右下导向滑块、左定位杆、右定位杆、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左上导向凹槽设置于上模座的底端左侧,左上导向滑块的底端与上模板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左上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左上导向凹槽内,右上导向凹槽设置于上模座的底端右侧,右上导向滑块的底端与上模板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右上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右上导向凹槽内,左下导向凹槽设置于下模的底端左侧,左下导向滑块的底端与下模座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左下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左下导向凹槽内,右下导向凹槽设置于下模的底端右侧,右下导向滑块的底端与下模座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右下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右下导向凹槽内,左定位杆的顶端与上模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左定位孔设置于下模的顶端左侧,左定位孔与左定位杆上下对应,右定位杆的顶端与上模的底端右侧固定连接,右定位孔设置于下模的顶端右侧,右定位孔与右定位杆上下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还包括顶杆、顶板、左限位杆、右限位杆和弹簧,下模的底端设置有卸料孔,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并与卸料孔连通,顶杆的顶端自内腔向上穿过卸料孔,顶杆的底端与顶板的顶端固定连接,顶板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限位杆和右限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弹簧圈套设置于左限位杆和右限位杆的中端并且底端与下模座接触,下模座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定位槽,左限位杆和右限位杆的底端均插入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还包括左上固定件和左上固定螺钉,左上固定件的右端与上模座的左端固定连接,左上固定螺钉向下穿过左上固定件插入上模板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还包括右上固定件和右上固定螺钉,右上固定件的左端与上模座的右端固定连接,右上固定螺钉向下穿过右上固定件插入上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线束生产用端子压合模具,还包括左下固定件和左下固定螺钉,左下固定件的右端与下模的左端固定连接,左下固定螺钉的底端自左下固定件的顶端向下穿过左下固定件插入下模座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1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换电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吸音降噪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