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相串联变压器及潮流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2474.3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0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帅远明;王粉芍;罗芳祥;刘燕;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0/10 | 分类号: | H01F30/10;H01F27/28;H01F27/32;H01F27/24;H02J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孙乳笋;王涛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串联 变压器 潮流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相串联变压器及潮流控制系统,单相串联变压器的网侧的首端、末端串联于电网线路;单相串联变压器包括至少一绕组结构,绕组结构包括:平衡绕组、阀侧绕组、网侧绕组以及补偿装置,平衡绕组、阀侧绕组、网侧绕组以及补偿装置套装于单相串联变压器的磁路的主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受过励磁倍数高、耐受短路电流大、耐受对地绝缘水平远超出其额定电压等级的串联变压器,能够有效降低统一潮流控制器装置及其它设备成本,能够实现灵活控制系统潮流、提高线路传输容量、节省出线建设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单相串联变压器及潮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电网正逐渐向大机组、超高压、远距离输送和跨区域互联的方向深入发展,区域电网的互联使电网规模扩大化,随之而来会造成潮流的分布不均衡。在潮流传输不均衡极其严重的时候,就可能会造成一条输电线接近或超过其输电约束边缘,而另一条输电线路却只达到了它能传输容量的一小部分,这种情况会造成电网设备的利用不合理,更有可能会影响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在互联的输电线路区域间的功率交换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对潮流的控制作用来改善功率交换的能力。因此,在这种大规模的电网运行下,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就是如何灵活控制系统潮流、提高线路传输容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灵活控制系统潮流,提高线路传输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相串联变压器,单相串联变压器的网侧的首端、末端串联于电网线路;
所述单相串联变压器包括至少一绕组结构,所述绕组结构包括:平衡绕组、阀侧绕组、网侧绕组以及补偿装置,所述的平衡绕组、阀侧绕组、网侧绕组以及补偿装置套装于单相串联变压器的磁路的主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单相串联变压器磁路为单相三柱式,所述单相串联变压器包括一绕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单相串联变压器磁路为单相四柱式,所述单相串联变压器包括:两组绕组结构;所述的两绕组结构分别套装于单相串联变压器的磁路的第一主柱、第二主柱;
所述两组绕组结构的网侧绕组为串联或并联;两组绕组结构的阀侧绕组并联,两组绕组结构的平衡绕组并联,两组绕组结构的补偿装置并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相四柱式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主柱、第二主柱以及旁柱分别为截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偿装置首端悬空,所述的补偿装置末端和网侧绕组末端连接,网侧绕组的首端、末端分别引至一网侧套管,阀侧绕组的首端、末端分别引至一阀侧套管,平衡绕组的首端、末端分别引至一平衡套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绕组、阀侧绕组、网侧绕组均为螺旋式或连续式绕组结构,所述的补偿装置为箔式线圈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偿装置末端和网侧绕组末端通过均压管结构连接后引到同一网侧套管,网侧绕组首端通过均压管结构引到另一网侧套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的平衡套管和网侧套管同侧出线,平衡绕组首端由绕组上端直接出线后连接到一平衡套管,平衡绕组末端由绕组下端出线后连接到另一平衡套管;
所述变压器的阀侧套管设置于网侧套管的对侧,阀侧绕组的首端由绕组上端直接出线后连接到一阀侧套管,阀侧绕组的末端由绕组下端直接出线后连接到另一阀侧套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的绕组的导线采用半硬铜自粘换位导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单相串联变压器的首端、末端之间通过一旁路开关串联于电网线路,所述旁路开关与单相串联变压器并联。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潮流控制系统,包括:统一潮流控制器和前述的单相串联变压器;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24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