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加强型电缆排管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2808.7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2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庭金;廖强;陈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9/06 | 分类号: | H02G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加强型 电缆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加强型电缆排管模块,其纵向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了插口与承口,用于纵向对接定位;上下两面分别设置了相匹配的凹凸槽结构,用于竖向对接定位;纵向两侧分别设置了型钢,型钢的上下都设置了相匹配的凸榫或凹槽,型钢的左右也设置了相匹配的凸榫或凹槽,所述凸榫和凹槽都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模块化生产,模块化拼装,大大简化设计流程;此外模块化排管可采用机械化施工,方便运输及堆放,工程进度快,无需支模、浇筑混凝土,更无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大大节约施工时间;且排管结构两侧拼接在一起的型钢骨架,保证连接处刚度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排管结构的承载力性能以及整体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加强型电缆排管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电力电缆逐渐由空中架设转为地下敷设。传统的电缆敷设时普遍采用电缆排管的形式敷设,即通过现场开挖基槽,布设电缆管道,再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这种传统方式存在施工作业面大、施工周期长、现场污染严重等缺点,尤其在市政电缆排管敷设的过程中,会造成城市道路封堵,现场浇筑混凝土污染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此外随着电缆排管投运里程的增加,在运行维护实践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投运电缆排管结构出现了损伤与破坏。这是因为排管结构本身刚度较小抗力不足,加之外部作业对电缆排管的影响,很容易让电缆排管出现不均匀沉降及结构破坏。
申请号为201810959567.X的《一种电缆排管及其施工方法》以及201811001829.8的《一种预制电缆排管及其施工方法》分别公开了两种预制式的电缆排管,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排管现浇的各种问题,也推出了其连接方式,但连接方式普遍都过于复杂,需要配套的接口拼接结构才能完成拼接,且接头处都存在刚度不足等问题;也没有体现出接口统一的模块化优点,无法简化电缆排管设计流程;更无法解决目前运行维护中遇到关于电缆排管结构容易出现损伤及破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排管结构强度与整体稳定性的结构加强型电缆排管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结构加强型电缆排管模块,电缆排管模块纵向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了插口与承口,用于纵向对接定位;上下两面分别设置了相匹配的凹凸槽结构,用于竖向对接定位;纵向两侧分别设置了型钢,型钢的上下都设置了相匹配的凸榫或凹槽,型钢的左右也设置了相匹配的凸榫或凹槽,所述凸榫和凹槽都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型钢贯穿电缆排管模块的纵向长度,可通过与邻近电缆排管模块的型钢通过凸榫和凹槽结构及螺栓拼接在一起形成型钢骨架,从而提升电缆排管结构的承载力性能以及整体刚度。这样上下面设有相匹配的凹凸槽结构,就可以实现排管竖直方向叠加布置,灵活适应不同线路的不同回路数需求。所述电缆排管模块纵向前后端拼接接口相匹配、竖向拼接接口相匹配及型钢拼接接口相匹配,从而排管线路设计过程中只需要根据工程需求选用符合要求的电缆排管块进行拼接即可,可满足各种排管设计的排布形式。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防水性能,所述电缆排管模块的纵向前端插口上设置了密封防水胶圈,综合防水效果及成本,密封防水胶圈个数最好为2。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拼接成长排管时损坏电缆排管模块,所述电缆排管模块纵向后端承口设置了防撞橡胶垫。通过前后端设有相匹配的插口与承口结构的排管作为一个基本模块,从而不需要设置其他接口配套接头结构,就可以实现纵向连续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型钢包括主体钢板,型钢的凸榫设置于主体钢板的左侧及上方,型钢的凹槽设置于主体钢板的右侧及下方。通常来讲,型钢的主体钢板、凸榫及凹槽均采用Q235或Q345钢材制成。型钢的凹槽和凸榫可以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体钢板相连,也可以型钢的凸榫与主体钢板为同一块钢板,甚至还可以型钢的主体钢板、凸榫及凹槽为一体化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28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压一体数显开关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高能量冲击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