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件的二次包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7387.7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0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阙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联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8;B29C45/26;B29C45/32;B29C45/6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张斌斌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二次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件的二次包塑模具,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有六个,所述支撑腿的上端面安装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上端面安装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安装有两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外侧安装有模具主体,其中一个所述模具主体的一侧安装有三个原料注入管,所述原料注入管的上端面安装有原料箱,所述模具主体的内侧安装有三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端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下方安装有三爪卡头,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三个固定板。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三个模具腔进行同时包塑,且通过对注塑件进行固定,便于对包塑完成后的工件进行拆解,使用方便,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包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件的二次包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塑件越来越多的的要应用,而二次包塑可提高注塑件的适用范围,二次包塑是一种将某种塑胶原材料在一次的塑胶模具内成型后,将成型后的零件取出,放入二次成型的模具内再次注入同种或者另外一种塑胶材料成型的工艺。更复杂的会是多次成型,使塑胶产品的外型和工艺达到想要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二次包塑模具包塑效率低,且易粘固在模具内壁上;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注塑件的二次包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件的二次包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二次包塑模具包塑效率低,且易粘固在模具内壁上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件的二次包塑模具,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有六个,所述支撑腿的上端面安装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上端面安装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安装有两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外侧安装有模具主体,其中一个所述模具主体的一侧安装有三个原料注入管,所述原料注入管的上端面安装有原料箱,所述模具主体的内侧安装有三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端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下方安装有三爪卡头,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三个固定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导轨,所述导轨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导轨的内侧安装有油缸安装板,所述油缸安装板的内侧安装有四个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内侧安装有防撞挡板,所述防撞挡板的内侧安装有四个筋板。
优选的,所述导轨焊接固定在安装平台的上端面,所述导轨的上端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设置在T型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焊接固定在支撑柱的内侧,所述模具主体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梁。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焊接固定在支撑杆的上端面,所述固定板设置在连接板的上端面,所述固定板与连接柱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具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注塑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设置有通孔,所述原料注入管的一端设置在通孔的内侧,所述原料注入管的内侧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原料注入管的上端与原料箱的下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原料箱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有T型槽,模具主体的下端设置在T型槽的内侧,可由液压油缸推动模具主体在T型槽的内侧移动进行包塑,贴合度高,使用便于组合的注塑件装夹结构,通过三爪卡头进行固定,使用密封圈进行密封,提高二次包塑成型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主体的内侧设置有三个模具腔,可同时对三个注塑件进行二次包塑,提高了包塑的效率,且整体结构通过焊接进行固定,稳定性更高,且在原料注入管的内侧设置有电磁阀,可有效控制原料注入量,提高同一批次包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联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联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7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