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不同硫酸盐浓度对油管结垢影响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4166.2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8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万里平;潘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33/28;G01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开阀 本实用新型 气体流量计 压力传感器 压力监测器 液体流量计 空气进口 试验装置 小型水泵 油管结垢 储液罐 空气泵 硫酸盐 气泵 测量 管道加热器 混合物出口 混合物进口 可拆卸接头 采油过程 环空加压 气体出口 采油管 放空阀 外套管 油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不同硫酸盐浓度对油管结垢影响的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第一空气泵、第一快开阀、空气进口、可拆卸接头、混合物出口、压力传感器、压力监测器、第二快开阀、储液罐、第三快开阀、小型水泵、液体流量计、管道加热器、第二空气泵、第四快开阀、气体流量计、混合物进口、气体出口、放空阀、油管、环空加压区,外套管;所述第一空气泵与第一快开阀、空气进口相连,压力传感器与压力监测器相连,储液罐依次与第三快开阀、小型水泵、液体流量计相连,第二空气泵依次与第四快开阀、气体流量计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模拟采油管采油过程中的真实工况,准确的测量出不同硫酸盐浓度以及时间对油管结垢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防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量不同硫酸盐浓度对油管结垢影响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注水采油时最常见的采油手段,因为注入的水会驱动储层内的原油进行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但是采用注水采油时常会引起无机盐垢,无机盐垢沉积积累、混杂有机盐垢、地层泥沙和腐蚀物等,引起管道堵塞。无机盐垢最常见的是碳酸盐和硫酸盐垢,碳酸盐垢能通过常规酸处理,而硫酸盐垢不溶于酸,难用常规方法清除。硫酸盐垢中硫酸钡和硫酸锶的溶解度极小,易形成难溶粒子,吸附在采油管内壁,形成难处理的硫酸盐垢,硫酸盐垢沉积堵塞是油田垢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采油管结垢的主要原因是含有一定量的成垢离子溶液,受到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导致溶液离子平衡状态遭破坏,最终形成垢。因此,对于硫酸盐离子在油管内的循环时间以及硫酸盐离子含量与结垢量之间的关系,是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这将对现场除垢作业提供指导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不同硫酸盐浓度对油管结垢影响的试验装置,能准确的测量出不同硫酸盐浓度对油管结垢的影响,及不同硫酸盐浓度结垢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测量不同硫酸盐浓度对油管结垢影响的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第一空气泵、第一快开阀、空气进口、可拆卸接头、混合物出口、压力传感器、压力监测器、第二快开阀、储液罐、第三快开阀、小型水泵、液体流量计、管道加热器、第二空气泵、第四快开阀、气体流量计、混合物进口、气体出口、放空阀、油管、环空加压区,外套管;所述第一空气泵与第一快开阀、空气进口相连,压力传感器与压力监测器相连,储液罐依次与第三快开阀、小型水泵、液体流量计相连,第二空气泵依次与第四快开阀、气体流量计相连,其中液体流量计和气体流量计并联后一起与管道加热器相连;混合物出口依次与第二快开阀、储液罐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外套于油管外部,在外套管与油管之间设有环空加压区。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左上部和左下部分别设有空气进口和气体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进口和气体出口的直径相同,且两者中心在同一垂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气泵产生的空气通过第一快开阀后,从空气进口进入环空加压区进行加压至所需压力,试验完成后,通过放空阀将环空加压区内的压力放空。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外套管的右上部,用于检测环空加压区的压力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气泵功率为第一空气泵的一半,第一快开阀、第二快开阀、第三快开阀和第四快开阀为四个相同的快开阀。
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接头采用可拆卸式设计,其与油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加热器位于管道的外部,其包围这管道,用于对流过管道的流体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加热器的左端与混合物进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罐内含有原油、水、钙离子、钡离子、锶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形成的原油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4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