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曲面对开型防水闸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4682.5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8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廖威;周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咸宁永泰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7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曲面 对开 防水 闸门 | ||
一种双曲面对开型防水闸门,包括左门扇、门框、右门扇、门枢、长拉紧装置和短拉紧装置;门枢设置多组,多组门枢分别设置在门框的左右两侧,门枢上设置有耳轴;左门扇和右门扇均通过耳轴与门枢转动连接;门框的外围预埋进混凝土中;长拉紧装置和短拉紧装置成对设置多组,多组长拉紧装置和短拉紧装置分别设置在左门扇和右门扇的背水侧。本实用新型在保留了ML型防水闸门承压能力强优点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防水闸门的有效断面,提升了井下巷道通风能力,能满足大型设备巷道运输的需求;在相同承压能力和相同净空断面的情况下,相对于圆弧形大断面防水闸门,整体重量和门扇重量降低了15%‑30%,能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井下巷道防水安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曲面对开型防水闸门。
背景技术
防水闸门是矿井防水的重要安全设备。根据相关规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应当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
现有矿井防水闸门,主要采用ML型防水闸门,ML型防水闸门主要由门扇、门框、门枢,拉紧装置组成,均为单开形式。ML型防水闸门抗压强度高,安全可靠,但最大断面在5m²以下,难以满足现代化矿井的通风和设备运输要求。为提高防水闸门处的通风和运输能力,行业内多采用了中间柱结构,中间柱两侧分别安装一套防水闸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通风和运输能力。但中间柱妨碍大型设备的运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后期出现了多种单开大断面,各种对开型防水闸门,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的改进型大断面防水闸门,形式上也为对开结构,且承压能性能好,断面大,可满足矿井巷道防水、通风以及大型设备运输的需求,但为保证强度,门扇自身重量很大,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门枢的变形而导致密封不严,影响防水闸门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双曲面对开型防水闸门。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曲面对开型防水闸门,本实用新型在保留了ML型防水闸门承压能力强优点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防水闸门的有效断面,提升了井下巷道通风能力,能满足大型设备巷道运输的需求;在相同承压能力和相同净空断面的情况下,相对于圆弧形大断面防水闸门,整体重量和门扇重量降低了15%-30%,能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曲面对开型防水闸门,包括左门扇、门框、右门扇、门枢、长拉紧装置和短拉紧装置;门枢设置多组,多组门枢分别设置在门框的左右两侧,门枢上设置有耳轴;左门扇和右门扇均通过耳轴与门枢转动连接;门框的外围预埋进混凝土中;长拉紧装置和短拉紧装置成对设置多组,多组长拉紧装置和短拉紧装置分别设置在左门扇和右门扇的背水侧;左门扇和右门扇的结构相同,左门扇1和右门扇3与水接触面上设置有油缸(未在图中显示);油缸与长拉紧装置5、短拉紧装置6配合,控制左门扇1和右门扇3的开合;左门扇包括第一加强梁、第二加强梁、壳板、加强筋和圈梁;壳板为曲面结构;圈梁设置在左门扇的边沿;加强筋设置在左门扇的背水侧;第一加强梁设置在左门扇和右门扇结合处的背水侧;第二加强梁设置在左门扇和右门扇结合处。
优选的,壳板采用整板热模压成型工艺,该结构形式相对于一般的结构(如圆弧形),在相同的承压能力下,板材厚度有一定程度降低,且断面越大,越明显。
优选的,圈梁与来水方向成45°设置。
优选的,第二加强梁为箱型结构。
优选的,第一加强梁与左门扇和右门扇的结合面均为45°。
优选的,门框采用分体式,为工字型钢板组合焊接结构,门框包括两组横梁和两组立柱;门框在施工现场组装,组装完成后,门框与左门扇和右门扇接触面均为45°。来水时,能很好的将左门扇和右门扇所传递的力向四周硐室扩散,以提高安全性及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咸宁永泰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咸宁永泰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4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