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渡齿轨结构及轨道车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4699.0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8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钱振地;吴元文;邓斌;覃婷;税卓平;崔进福;姚力;肖大庆;张忠;陈逊;周炼;邓玉竹;陈宝林;毕小毛;魏运鸿;孙春平;杨刚;罗炯;任志江;肖伟;林晓波;谭斌;王光亮;黄廣;陈刚;刘学毅;王平;金学松;翁华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府轨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04 | 分类号: | E01B2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田甜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结构 轨道 车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渡齿轨结构及轨道车辆系统,包括齿轨支撑纵梁和设置在齿轨支撑纵梁上的齿条,所述齿条上齿距保持不变,齿条的齿槽宽内宽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即齿条的齿厚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且齿槽宽最小端的齿槽宽与轨道车辆上齿轮齿厚一致即齿条该端的齿轮厚与轨道车辆上齿轮齿槽宽一致。通过设置过渡齿轨,过渡齿轨上齿条齿槽宽由大逐步变小,且逐渐减小至正常的齿间隙,对齿轮与齿轨齿条的啮合起引导作用,逐渐调整齿轮与齿轨齿条啮合的程度由松配合逐步到紧配合,直至完全啮合,保证坡道行驶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过渡齿轨结构及轨道车辆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运输车领域现有的远距离轨道运输车一般采用摩擦式车轮驱动,一般轨道的坡度不会超过40‰。由于齿轮齿轨传动具有传递动力大、工作平稳、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其被应用于轨道交通中。对于大斜坡,坡度超过40‰,轨道车辆在斜坡上运行时,其齿轮与齿轨的啮合程度关系到轨道车辆运行的爬坡能力稳定性和安全性。由小坡段或平直段进入大坡道时,现有是直接从小坡段或平直段进入大坡段齿轨,若齿轮与齿轨啮合不完全,会发生相对滑动或跳动,容易造成车轮擦伤或出轨,从而影响到使用寿命,增加更换维护成本,严重时会带来人生命安全问题。轨道车辆在进入斜坡段时,如何提高齿轮与齿轨的啮合程度及提高啮合的可靠性,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过渡齿轨结构及轨道车辆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过渡齿轨结构,包括齿轨支撑纵梁和设置在齿轨支撑纵梁上的齿条,所述齿条上齿距保持不变,齿槽宽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即齿条的齿厚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由小变大,且齿条齿槽最小端与轨道车辆上齿轮齿厚一致,即齿条该端的齿轮厚与轨道车辆上齿轮齿槽宽一致。本方案的过渡齿轨与轨道车辆的齿轮逐步啮合,实现过渡作用。轨道车辆从齿槽宽度较大端进入较小端,最后过渡到正常齿轨上,齿槽宽较大端的齿槽宽大于轨道车辆齿厚,在进入过渡齿轨时,提高轨道车辆齿轮与齿轨齿条啮合的可能性,且通过齿槽宽减小的设置,逐渐调整齿轮与齿轨齿条啮合的程度直至完全啮合,保证坡道行驶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齿轨支撑纵梁的长度为4-6米。
作为优选,所述齿轨支撑纵梁为工字钢,所述齿条固定在工字钢的腹板上,所述工字钢的上翼缘的宽度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由小变大。轨道齿轨采用工字钢,下翼缘实现与轨道板固定,上翼缘宽度由小逐渐增大,且上翼缘宽度最小端为齿条齿槽宽最大的一端,上翼缘最小端为轨道车辆进入的一端,将其齿条的齿与齿轮的齿之间的间隙做调整,齿条齿槽宽度大于正常的宽度,便于轨道车辆进入,提高轨道车辆齿轮进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设置过渡齿轨,过渡齿轨上齿槽宽逐渐减小至正常齿轨间隙一致,即齿轮的齿与齿条的齿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对齿轮与齿轨齿条的啮合起引导作用,逐渐调整齿轮与齿轨齿条啮合的程度由松配合到紧配合,直至完全啮合,保证坡道过渡导入行驶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上翼缘为梯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1、腹板;12、上翼缘;13、下翼缘;2、齿条;31、衔接齿轨支撑纵梁;32、衔接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府轨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府轨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46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热空气集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落地式钢结构塔吊基础施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