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5359.X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9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林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友联电力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30 |
代理公司: | 34147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慧云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牵引线 第一腔体 导轮 本实用新型 冷却装置 固定架 第二腔体 滑动连接 冷却效率 循环流动 分隔板 工字形 冷却水 水冷却 密闭 分隔 冷却 出口 贯穿 移动 引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分别贯穿有牵引线的两端,第一腔体的底部固定设有两排工字形固定架,工字形固定架的顶部套设有导轮,牵引线的中部与若干导轮滑动连接,牵引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软块,靠近入口的一端的连接软块与电缆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冷却装置,通过使用牵引线和连接软块将电缆引入箱体内,在多个导轮的引导下移动,并通过循环流动的水冷却,增加了电缆与冷却水的接触时间,从而使得电缆的冷却更彻底,提高了冷却效率,无需担心电缆如何引进密闭的箱体内的问题,且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属于电缆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
在电缆制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缆芯与护套一起成型,通过高温挤塑机实现,电缆挤包绝缘或挤包护套时,由于温度非常高,出模后不能立即冷却,而是需要经过冷却水进行冷却。这时电缆冷却水槽就承担了此项任务,使电缆尽可能冷却到室温,但是现有的冷却方式是放置在水槽中冷却,冷却效果较差;在冷却过程中电缆出冷却槽时表面会挂有大量水珠,水珠滴落地面会造成地面大量积水,冬天易结冰造成地面湿滑,对员工操作产生了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在水槽密封的环境下,电缆不易进入冷却水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缆冷却效果较差,且电缆上的水珠没有处理和电缆不易进入冷却水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分别贯穿有牵引线的两端,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固定设有两排工字形固定架,所述工字形固定架的顶部套设有导轮,所述牵引线的中部与若干所述导轮滑动连接,所述牵引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软块,靠近所述入口的一端的连接软块与电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两端均安装有若干冷凝板,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管的出水端均贯穿分隔板置于第一腔体的内部,所述出口与去水通道的一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软块的一端与牵引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软块的另一端设有开孔,所述电缆的一端置于开孔的内部,所述开孔的顶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锁紧螺栓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板的冷端置于第二腔体的内部,所述冷凝板的热端贯穿第二腔体置于第二腔体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去水通道的内壁设有若干吸水海绵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去水通道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口距离第一腔体的高度和出口距离第一腔体的高度均高于工字形固定架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使用牵引线和连接软块将电缆引入箱体内,在多个导轮的引导下移动,并通过循环流动的水冷却,增加了电缆与冷却水的接触时间,从而使得电缆的冷却更彻底,提高了冷却效率,无需担心电缆如何引进密闭的箱体内的问题,且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2、冷却水可循环使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设有的去水通道和吸水海绵条可将电缆上的水除去,避免了冷却后的电缆上残有的水滴在地面上,影响环境的整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友联电力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友联电力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53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电缆成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导通组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