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钓鱼用取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5633.3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罗中发;唐绪亮;丁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都渔具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7/18 | 分类号: | A01K9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黎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钓鱼 用取钩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钓鱼用取钩器,其包括指套及设于指套上端的取钩针,该取钩针端部螺旋弯折形成有呈螺旋状的取钩环,该取钩针与指套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取钩环形成有便于鱼线穿入的螺旋间隙。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取钩针与指套不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人体工学,避免手遮挡视线看不见鱼嘴而影响取钩速度。在使用时,能够确保一只手抓住鱼,另一只手的一个手指穿进指套,其他手指将鱼线绷直,且佩戴指套的手指能够带动取钩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自由活动,绷直的鱼线顺着取钩环的螺旋间隙快速进入,然后取钩环顺着绷直的鱼线进入鱼嘴,并快速穿过鱼钩的钩柄,并到达鱼钩底部,再用力将鱼钩从肉里顶出,最后将鱼钩从鱼嘴里取出,达到快速取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工具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钓鱼用取钩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垂钓爱好者日益增多,钓鱼人经常碰到鱼把鱼钩吞进肚里后,很难把钩取出来。通常操作方式是把线剪断,鱼钩留在鱼肚里,或者是,强行将鱼钩从鱼嘴中拉出,这样有可能弄死鱼,或在吃鱼时吃到鱼钩。
因此,取钩器应运而生,市面上所售的取钩器一般包括有指套以及设置于该指套上端的取钩针,且取钩针与指套在同一直线上,该取钩针端部成型有用于取钩的取钩部,由于取钩器整体结构呈一条直线,此结构的取钩器操作起来不够方便,在取钩时需要一手抓鱼线,一手拿取钩器,如果这样,由于没有把鱼抓紧,鱼来回跳动,难以实现将取钩针进行入线、入钩、取钩操作,使用起来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钓鱼用取钩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钓鱼用取钩器包括指套以及设置于该指套上端的取钩针,该取钩针端部螺旋弯折形成有呈螺旋状的取钩环,所述取钩针与指套不在同一直线上,且该取钩环形成有便于鱼线穿入的螺旋间隙。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套由塑胶一体成型,其具有供手指穿入的孔位,该指套上端成型有弧形安装臂;所述取钩针由钢丝制成,其下端插装固定于该弧形安装臂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套与取钩针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的大小为120-150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取钩环在一个平面螺旋形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取钩环沿取钩针端部由下至上螺旋弯折形成,且取钩环末端向上翘起。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取钩环沿取钩针端部由上至下螺旋弯折形成,且取钩环末端向下翘起。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安装臂沿指套上端向内弯曲。或者是,所述弧形安装臂沿指套上端向外弯曲。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套中的孔位呈下大上小的锥形,且该孔位内壁还成型有防旋转平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取钩环与取钩针垂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套密度为0.85g/cm3-0.95g/cm3,取钩针密度为7.5g/cm3-8g/cm3,指套与取钩针的体积比为100:1,整个取钩器的整体密度小于1.0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都渔具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西都渔具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5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