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检漏功能的卡压管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6837.9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0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金淼龙;朱张泉;柴桥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3/14 | 分类号: | F16L13/14;F16J15/06;F17D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任翠月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检漏 功能 卡压管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检漏功能的卡压管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人员无法判断卡压管件是否漏卡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卡压管件,包括卡压管、连接管和O型密封圈,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卡压管内,所述卡压管与连接管的套接处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O型密封圈位于安装槽内,所述O型密封圈内侧开设有正多边形孔,以使所述O型密封圈内环侧的轴向投影为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孔的轴向面与所述连接管过盈配合,所述正多边形孔的角部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流体通过的间隙,所述卡压管与连接管卡压连接以填补所述间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压管件,属于卡压管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卡压式管件的工作原理是将薄壁金属连接管插入卡压管的一端,利用专用卡压工具将金属连接管卡死在卡压管内,由于金属连接管与卡压管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使其具有防渗漏、抗拉拔、抗震动和耐高压等特性。因而它是直饮水系统、自来水系统、供暖系统、蒸汽系统、工业油管系统和工业气管系统中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连接件,主要应用于水、油、气等管路的连接。
但是目前国内外一些普通卡压管件在安装时,当将连接管插入卡压管中后,如果操作人员疏忽大意忘记对卡压管件进行卡压操作,由于密封圈的作用,在较短时间内流体不易渗漏,因而在检测管道系统压力时未发现漏压,以为管道系统安装正常,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流体渗漏的现象,给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造成用户,经销商和生产商三者之间的矛盾。为此需要开发一种带有检漏功能的卡压管件以检测卡压管件是否经过卡压处理,避免未经卡压的卡压管件流入用户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检漏功能的卡压管件,通过流体的渗漏状态来检测卡压管件是否经过卡压处理,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检漏功能的卡压管件,包括卡压管、连接管和O型密封圈,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卡压管内,所述卡压管与连接管的套接处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O型密封圈位于安装槽内,所述O型密封圈内侧开设有正多边形孔,以使所述O型密封圈内环侧的轴向投影为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孔的轴向面与所述连接管过盈配合,所述正多边形孔的角部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流体通过的间隙,所述卡压管与连接管卡压连接以填补所述间隙。
本实用新型中的O型密封圈套装在连接管外侧后,正多边形孔的轴向面与连接管过盈配合,由此可以避免连接管发生轴向移动,起到了对连接管的轴向定位作用,另外,正多边形孔的角部与连接管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流体通过的间隙,且该间隙可经卡压管与连接管卡压处理后填补,因此一旦忘记对卡压管件进行卡压处理,则进行验收时,流体会通过间隙流向卡压管件外部从而发生渗漏现象,如此便能及时提醒验收人员并对该渗漏卡压管件进行卡压处理,避免未卡压的产品流入用户手中;此外,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方案为:O型密封圈内环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凹陷部与连接管之间形成间隙,凸起部和凹陷部的表面均为弧形面,且卡压时通过凸起部变形后填充凹陷部,因此为了保证间隙,需要对凸起部和凹陷部以及连接管的尺寸进行高精度要求,由此增加了加工成本,而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正多边形孔的轴向面与连接管过盈配合,因此在将连接管插入O型密封圈内时,即使轴向面会受压发生变形,正多边形孔的角部也无受压无变形,由此保证了间隙的大小,降低了O型密封圈和连接管的加工精度要求,进而降低了加工成本;其次,由于正多边形孔具有多个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角部,因此对未进行卡压处理的卡压管件进行检测时,能够实现多方位观察,并能提高流体的渗漏效果,以此缩短检测时间;最后,本实用新型中正多边形孔的加工也较为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径为D,所述正多边形孔的对边距离为A,0<D-A≤1mm。如此设计,能够提高O型密封圈与连接管之间的摩擦力,以此提高对连接管的轴向定位效果;此外,还能提高卡压后O型密封圈与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6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