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燃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7285.3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0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杜洪军;匡新明;卢立民;陈家元;杜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宁普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F23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8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燃烧炉,属于燃烧炉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设有竖向设置的炉体,炉体的侧壁对称固设有四个燃烧器一、燃烧器二、燃烧器三以及燃烧器四,燃烧器一和燃烧器三位于炉体的同侧,燃烧器二和燃烧器四位于炉体的另一侧,使燃烧器一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下螺旋,燃烧器二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上螺旋且与燃烧器一喷出的火焰撞击,撞击后火焰散开并充满整个炉体的炉膛,燃烧器三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上螺旋,燃烧器四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下螺旋且与燃烧器三喷出的火焰撞击,撞击后火焰散开并充满整个炉体的炉膛,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炉体内的煤粉完全燃烧、不造成煤粉的浪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流燃烧炉。
背景技术
旋风燃烧炉是上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一种煤粉燃烧炉,它是利用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使燃料空气流沿着燃烧室的内壁按切线方向,以高达100~200m/s的速度旋转燃烧,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燃烧强度大,烟气温度高,液态排渣。
现有的煤粉燃烧炉结构均采用锥形火口和炉身同轴线配置、尾部单向喷煤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因火口是锥形,由燃烧室过来的高温火焰在此处因受到阻力而形成高速火焰流对此处强烈烧蚀冲刷,但是火焰主要碰撞后从炉膛的中部向上流动,由于煤粉水平喷吹燃烧,炉膛靠近侧壁的位置悬浮有大量的煤粉,而这部分煤粉并未充分燃烧,使一部分颗粒较大的和没有燃烧完全的煤粉落在了炉体底部而无法继续燃烧,使煤粉不能完全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燃烧炉,在炉体上对称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器的侧壁上通入切向风,使燃烧器燃烧的煤粉在炉体内形成旋流,旋流碰撞后充满整个炉膛,从而能够使炉体内的煤粉完全燃烧,不造成煤粉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旋流燃烧炉,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设有竖向设置的炉体,炉体的侧壁对称固设有四个燃烧器一、燃烧器二、燃烧器三以及燃烧器四,燃烧器一和燃烧器三位于炉体的同侧,燃烧器二和燃烧器四位于炉体的另一侧,燃烧器一、燃烧器二、燃烧器三以及燃烧器四等高设置,使燃烧器一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下螺旋,燃烧器二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上螺旋且与燃烧器一喷出的火焰撞击,撞击后火焰散开并充满整个炉体的炉膛,燃烧器三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上螺旋,燃烧器四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下螺旋且与燃烧器三喷出的火焰撞击,撞击后火焰散开并充满整个炉体的炉膛。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向燃烧器一、燃烧器二、燃烧器三以及燃烧器四内分别通入不同方向的切向风,使使燃烧器一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下螺旋,燃烧器二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上螺旋,燃烧器三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上螺旋,燃烧器四喷出的水平火焰的螺纹向下螺旋,当燃烧器一和燃烧器二的火焰撞击在一起,燃烧器三和燃烧器四的火焰撞击在一起,火焰散开并充满整个炉体的炉膛,使炉体内的煤粉完全燃烧,不造成煤粉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烧器一、燃烧器二、燃烧器三以及燃烧器四均包括旋流筒,旋流筒的一端敞口且延伸至炉体内,另一端固设有一根供煤粉进入的进料管,进料管上固设有一根倾斜设置且用于通入助燃气体的导料管,旋流筒的侧壁上固设有与旋流筒的侧壁相切设置的进气管,可向旋流筒内通入切向风。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进料管内通入煤粉,从导料管内通入助燃气体,进气管与旋流筒的侧壁相切设置,可向旋流筒内通入切向风,使燃烧的煤粉形成旋流,燃烧器一和燃烧器二的火焰撞击在一起,燃烧器三和燃烧器四的火焰撞击在一起,火焰散开并充满整个炉体的炉膛,使炉体内的煤粉完全燃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管上固设有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料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便于控制助燃剂量,根据需要,控制助燃剂的多少,减少助燃剂的多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宁普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宁普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7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