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7878.X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5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关国华;柴媛;陈冬;李岩;唐丽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2M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有轨电车 变流器 风冷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流器,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解决现有有轨电车变流器存在的体积庞大,容易在变流器内积尘,价格成本昂贵等缺陷。该装置包括柜体,柜体底部固定有散热器,散热器由外壳和多个散热翅片构成,散热器的外壳由顶板、底板、前板、后板构成,散热翅片固定于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散热器的外壳顶板的左端与柜体左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挡风板,散热器的外壳顶板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挡风板,第二挡风板呈折板状,散热器的外壳前板、后板与柜体的前壁、后壁密封接触;柜体的左壁上固定有位于第一挡风板下方的风扇,柜体的底面上开有出风口;变流器需冷却的电器部件固定于散热器的外壳顶板的上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流器,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流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采用功率IGBT为开关元件的变流器应用日益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小功率变流器中,体积小型化、绿色环保,可靠性高,成本低成为其主要发展趋势,由于变流器内功率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热,如果不及时将热量散发掉,将会造成IGBT等功率器件的温度过高而损坏。现有有轨电车变流器有两种冷却结构:1)非密闭的自然冷却方式。其存在散热系统体积庞大,可靠性低;容易在变流器内积尘,降低电子元器件工作的可靠性;散热效果差的缺陷。2)密闭水冷散热系统。其存在整个水冷散热系统庞大,需要安装专业的冷却塔和冷却外部循环装置,使得整个散热系统复杂化;价格成本昂贵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有轨电车变流器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该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采用了一种L型密闭风冷散热系统,克服了现有有轨电车变流器在冷却系统上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包括柜体,柜体底部固定有散热器,散热器由外壳和多个散热翅片构成,散热器的外壳由顶板、底板、前板、后板构成,散热器的外壳呈纵截面为矩形的筒状,散热翅片固定于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相邻翅片之间的空间形成贯通筒状外壳两端口的风道;散热器的外壳底板固定于柜体的底面,散热器的外壳顶板的左端与柜体左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挡风板,第一挡风板的一个侧边与散热器的外壳顶板左端密封连接,第一挡风板的其它侧边与柜体内壁密封连接,散热器的外壳顶板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挡风板,第二挡风板呈折板状,第二挡风板的上侧边与散热器的外壳顶板的右端密封连接,第二挡风板的下侧边与柜体底面密封连接,第二挡风板前侧边、后侧边与柜体的前壁、后壁密封连接,散热器的外壳前板、后板与柜体的前壁、后壁密封接触;柜体的左壁上固定有位于第一挡风板下方的风扇,柜体的底面上开有在第二挡风板覆盖范围内的出风口;变流器需冷却的电器部件固定于散热器的外壳顶板的上表面。工作时,风扇将冷却风吹入柜体,穿过散热器并在第二挡风板的导引下,从柜体底面的出风口排出拒体;变流器需冷却的电器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散热器,冷却风在穿过散热器的过程中对散热翅片进行冷却,从而带走变流器需冷却的电器部件产生的热量;由于散热器及第一、第二挡风板与柜体内壁之间相互密闭,冷却风路与柜体内腔完全隔离,从而形成了密闭的冷却风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根据在有轨电车内特定的安装位置要求,采用侧吸风,下出风的冷却路径设计方案,形成了密闭的L型风冷散热系统,其带来如下技术效果:
1)主要功率器件安装在散热器上,保证了大功率器件的散热性,整体布局对称美观;
2)密闭的L型风冷散热系统,可解决变流器侧进风、下出风的安装布局结构,冷却性能显著,同时降低了尘积对电子元器件的污染;
3)能带走支撑电容、铜排和复合母排产生的部分热量,有效降低变流器内部的工作环境温度;
4)密闭的L型风冷散热系统,更方便散热器的维修和维护;
5)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散热效果显著,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78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