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梁体L型翻转工装的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7880.7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2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许乐;钟华;马飞;考传聪;蒋克动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力钧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4 | 分类号: | B62B3/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王冰冰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工装 转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体L型翻转工装的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车体,所述底座包括底框和可带动底框移动的脚轮,所述车体内设有与底框配合对L型翻转工装形成横纵向间隔限位且对L型翻转工装两连接臂形成支撑限位的限位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常规转运设备可以实现一定的自动定位,且稳定,牢固,操作简单,并减少下一次L型翻转工装的使用预备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体L型翻转工装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道岔梁体使用的L型翻转工装的转运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由于梁体翻身使用的L型翻转工装较为沉重,使用液压车转运难以放置且不稳定,需用行车调整费时费力,转运到工位时的二次吊装预备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体L型翻转工装的转运装置,目的是便于对L型翻转工装转运过程中的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梁体L型翻转工装的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车体,所述底座包括底框和可带动底框移动的脚轮,所述车体内设有与底框配合对L型翻转工装形成横纵向间隔限位且对L型翻转工装两连接臂形成支撑限位的限位支撑结构。
所述车体为框架式车体,所述框架式车体包括两组对称设于底框两端的第一竖向支撑杆组,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第三横杆组、纵向限位杆组、设于底框上且位于底框两端之间的第二竖向支撑杆组和第三竖向支撑杆组,第二竖向支撑杆组之间通过第二横杆组连接,第三竖向支撑杆组之间通过第三横杆组连接,纵向限位杆组中纵向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杆组和第三横杆组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组设于底框上。
所述第一横杆组包括多个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相邻第一横杆之间形成限位L型翻转工装直角处的间隙空间,第二竖向支撑杆组包括两个相平行且垂直设于底框两平行侧边的第二竖向支撑杆,第二横杆组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第二横杆,一个第二横杆设于底框内,另一个第二横杆位于第二竖向支撑杆的两端之间,第三竖向支撑杆组包括两个相平行且垂直设于底框两平行侧边的第三竖向支撑杆,第三横杆组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第三横杆,一个第三横杆设于底框内,另一个第三横杆位于第三竖向支撑杆的两端之间。
位于第二竖向支撑杆两端之间的第二横杆与位于第三竖向支撑杆两端之间的第三横杆处于同一平面内。
位于同一侧的第二竖向支撑杆与第三竖向支撑杆之间通过纵向连杆连接,所述纵向限位杆组包括设于两个纵向连杆之间的两个纵向限位杆,相邻纵向限位杆与纵向连接杆之间形成L型翻转工装的限位空间。
所述两个纵向限位杆之间通过横向支撑杆相连接。
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杆组包括两个第一竖向支撑杆,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杆之间还设有辅助第三横杆限位支撑L型翻转工装的第四横杆,第四横杆的高度高于第三横杆的高度。
所述车体还包括设于第一竖向支撑杆组上的移动推杆。
所述移动推杆与纵向限位杆组上均设有钢丝绳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常规转运设备可以实现一定的自动定位,且稳定,牢固,操作简单,并减少下一次L型翻转工装的使用预备时间。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入L型翻转工装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力钧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力钧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78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表层浮泥冲散装置
- 下一篇: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