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汽车后背门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85251.9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8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敏;唐斌;韩二红;李平征;杨雪峰;曾祥泽;章亮;刘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30 | 分类号: | B60Q1/30;B60Q1/4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郝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尾灯 安装 结构 后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包括后风挡玻璃及尾灯本体,后风挡玻璃的边缘设有风挡黑边,风挡黑边上设有第一透光区域;尾灯本体位于后风挡玻璃的后方,尾灯本体设有发光区域;发光区域包括正对第一透光区域设置的第二透光区域,以及位于第二透光区域外围的非透光区域;尾灯本体除第二透光区域以外的部位均被风挡黑边遮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及汽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汽车后背门及汽车,可减少车身后部的结构,车身后部简洁美观。尾灯本体的轮廓被风挡黑边遮挡不可视,对尾灯本体与风挡黑边或后风挡玻璃的装配间隙面差要求低,降低了尾灯本体、后背门、侧围的制作精度及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汽车后背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汽车外观越来越多样化,汽车的外观是消费者选择座驾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车辆的外观美观性直接影响了车辆的竞争力。现在汽车研发过程中,造型设计师越来越多考虑整车外观协调性,细节搭配。
传统的汽车尾灯安装在汽车后背门和汽车侧围上,或只安装于侧围上,左尾灯、右尾灯和制动灯的面罩外漏,尾灯与后背门及侧围的安装处可视,因此尾灯与后背门及侧围的装配间隙面差要严格符合装配要求,这就要求尾灯或后背门、侧围的制作精度高,增加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车身后部分的结构较多,外漏的制动灯、左尾灯及右尾灯易造成车身后部线条混乱,影响美观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尾灯与后背门及侧围的装配要求精度高及车身后部美观性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包括:
后风挡玻璃,边缘设有风挡黑边,所述风挡黑边上设有第一透光区域;
尾灯本体,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的后方,所述尾灯本体设有发光区域;所述发光区域包括正对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设置的第二透光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外围的非透光区域;所述尾灯本体除第二透光区域以外的部位均被所述风挡黑边遮挡;
所述尾灯本体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及所述后风挡玻璃照射至汽车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风挡黑边设置在所述后风挡玻璃的下部边缘或所述风挡玻璃的四周边缘;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开设于设置在所述后风挡玻璃下部边缘的所述风挡黑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风挡黑边中心部位的第一长条孔;所述尾灯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长条孔后方的制动灯;所述制动灯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所述制动灯的所述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长条孔照射至所述汽车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长条孔两侧的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长条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长度;所述尾灯本体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长条孔后方的位置灯;所述位置灯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所述位置灯的所述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二长条孔照射至所述汽车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非透光区域与所述风挡黑边之间设有海绵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尾灯本体设置在后风挡玻璃的后方,减少了车身后部分的结构,使车身后部更为简洁美观;
第二透光区域位于第一透光区域的正后方,尾灯本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透光区域、第一透光区域及后风挡玻璃向汽车后方照射,起到提示信号作用;
尾灯本体除第二透光区域以外的部位都被风挡黑边遮挡不可视,从汽车外部不能观测到尾灯本体的轮廓及装配部,因此对尾灯本体的制动精度要求低,尾灯本体与风挡黑边或后风挡玻璃的装配间隙面差要求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85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