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纯胶框背光模组散热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液晶显示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0917.X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1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朱成之;周荣芳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南大道97***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胶框 背光 模组 散热 结构 采用 液晶显示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胶框背光模组散热结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胶框和散热片;散热片固定在胶框一侧面,为背光模组散热;反射片放置在散热片的一侧,且不与散热片直接接触;该反射片设置在胶框内部,且与胶框连接;导光板设置在反射片远离散热片的一侧,由导光板传导的光线通过反射片反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反射片内嵌安装在胶框内部,且不与散热片之间进行固定,在对背光模组进行信赖性实验时,即使两者的收缩比不相同,也不会导致片起泡褶皱从而引起背光反射片起泡褶皱,使得背光模组的使用效果不受温度的影响,保证了画面显示效果,增强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纯胶框背光模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背光源发展的主流。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676527A)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用于发光;导光板,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导向,使其射向显示屏;反射板,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及所述导光板反射的光线向显示屏方向进行反射;其中,所述反射板上设有石墨片散热结构。本发明的能有效地将光源传递给反射板的热量通过石墨片散热结构转移出去,使得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散热,而且不会损害其薄型的外观美感;在此专利文献中,发明人选用石墨片散热结构对反射板进行散热,且将反射板固定设置在石墨片散热结构上,使得在石墨片散热结构与反射片同时受热时会出现由于两者收缩比不同导致的石墨片散热结构与反射片发生褶皱,会影响反射片对光线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纯胶框背光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
由于人们对手机薄型化的追求使得很多手机的液晶显示屏都选择使用纯胶框背光模组,而相对于带铁框背光,纯胶框背光的散热性能较差,使得手机的液晶显示屏在使用时十分容易发热,现有技术中采用在纯胶框背光模组背部贴覆石墨散热片进行散热,在对石墨散热片进行安装时,会将反射片贴覆在背光胶框上,再将石墨散热片通过整面背胶直接贴覆到反射片后面,但是这样当模组进行信赖性实验时,石墨片与背光反射片收缩比不一致,产生的集中应力无处释放,导致石墨片起泡褶皱从而引起背光反射片起泡褶皱,因此严重影响画面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胶框背光模组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胶框背光模组散热结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胶框和散热片;其中:所述散热片固定在胶框一侧面,为背光模组散热;所述反射片放置在散热片的一侧,且不与散热片直接接触;该反射片设置在胶框内部,且与胶框连接;所述导光板设置在反射片远离散热片的一侧,由导光板传导的光线通过反射片反射。
进一步,所述散热片采用石墨散热片。
进一步,所述散热片通过四周胶粘或单侧胶粘或多侧胶粘固定在胶框一侧面。
进一步,所述的纯胶框背光模组散热结构还包含设置在胶框内部的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在导光板远离反射片的一侧,由导光板传导的光线通过扩散片扩散。
进一步,所述的纯胶框背光模组散热结构还包含设置在胶框内部的上增光片与下增光片;所述下增光片设置在扩散片远离导光板的一侧;所述上增光片设置在下增光片远离扩散片的一侧;由扩散片扩散的光线通过上增光片与下增光片增强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09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微针测试设备的下模机构及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效脱硝节能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