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析器润膜、气检、烘干一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2281.2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8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邱光;邰玲;苏秀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华鼎新泉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10 | 分类号: | B01D65/10 |
代理公司: | 太原九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7 | 代理人: | 高璇 |
地址: | 044499***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析 器润膜 烘干 一体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透析器润膜、气检、烘干一体检测装置属于透析器产品检测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透析器润膜、气检、烘干一体检测装置,实现透析器完整性一次检测完成,操作方便省时,检测结果准确性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蒸馏水水箱、第一空气过滤器、第二空气过滤器、空气加热棒和分别密封连接在透析器四个开口上的血液入口气密件、血液出口气密件、透析液入口气密件、透析液出口气密件,以及多个设置在各管道上的阀门,通过一个系统上不同阀门的启闭控制液体与气体在不同管道中流动,并以压力传感器对透析器内部气压进行监控,从而实现透析器完整性一次检测完成,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检测准确性高,且避免了透析器反复拆卸造成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透析器润膜、气检、烘干一体检测装置属于透析器产品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透析器主要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两者在透析膜的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以达到清除毒素和体内滞留过多的水分,同时补充体内所需的物质。透析器有四个开口(两个鲁尔接头式、两个汉森接头式),透析器生产组装完成后需要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测。现在对透析器的检测基本分为三个步骤:润膜、气检、烘干。这三个步骤需要在三个不同设备上操作实现,先将透析器安装到润膜机进行润膜,润膜完成后拆下透析器送到气检机进行性能检测,最后再拆下透析器送到烘干机进行水分烘干,工序繁杂耗时、操作人数需求较多,而且透析器来回拆装容易造成产品污染甚至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透析器润膜、气检、烘干一体检测装置,实现透析器完整性一次检测完成,操作方便省时,检测结果准确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透析器润膜、气检、烘干一体检测装置,包括蒸馏水水箱、第一空气过滤器、第二空气过滤器、空气加热棒和分别密封连接在透析器四个开口上的血液入口气密件、血液出口气密件、透析液入口气密件、透析液出口气密件;
血液入口气密件通过管道与第一空气过滤器出口相连接,第一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供气管相连通,第一空气过滤器与血液入口气密件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F2和阀门F3;
血液出口气密件通过带有压力传感器和阀门F7的管道与废液管相连通;
空气加热棒的入口通过带有阀门F1的管道与第二空气过滤器的出口相连通,第二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供气管相连通,空气加热棒的出口通过带有第一气流量调节阀的管道与阀门F2和阀门F3之间的管道相连通;
蒸馏水水箱的出口通过带有阀门F4的管道与血液入口气密件和阀门F3之间的管道相连通;
透析液入口气密件与四通接口的第一个接口连通,四通接口的第二个接口通过带有阀门F8的管道与废液管相连通,四通接口的第三个接口通过带有阀门F5的管道与血液入口气密件和阀门F3之间的管道相连通,四通接口的第四个接口通过带有阀门F9的管道与空气加热棒的出口管道相连通;
透析液出口气密件通过带有阀门F6的管道与废液管相连通;
空气加热棒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管相连通。
所述蒸馏水水箱的入口管道上设有进水电磁阀F10,且蒸馏水香顶部设有控制进水电磁阀F10启闭的浮球装置。
所述阀门F2和阀门F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稳压阀W1,且稳压阀W1位于气流量调节器与阀门F3之间,所述稳压阀W1设定值为100KPa。
所述阀门F9与空气加热棒的出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稳压阀W2和第二气流量调节阀,所述稳压阀W2设定值为100KPa。
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入口的供气管上设置有缓压阀H1。
所述空气加热棒的出口与废液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缓压阀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华鼎新泉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华鼎新泉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2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