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脉冲喷射和喷雾喷射供油于一体的纺织设备加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6026.5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2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廖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立科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4 | 分类号: | F16N7/34;F16N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喷射 喷雾 供油 一体 纺织设备 加油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脉冲喷射和喷雾喷射供油于一体的纺织设备加油机,包括控制电路、步进电机、上下运动螺杆、上下与旋转运动转换装置、分度旋转运动限位电磁铁、活塞棒、连接杆、油路转换控制器、油路分配器、逆止阀、储油装置。所述上下运动螺杆一端固定于步进电机轴上,另一端安装于上下与旋转运动转换装置螺牙内,所述分度旋转运动限位电磁铁安装在上下与旋转运动转换装置两侧、所述油路转换控制器中心竖直设置有活塞孔。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纺织设备加油机是在原以电控直喷方式输出润滑油和以油气混合方式输出润滑油工作方式上对加油机给油装置输出方式进行改进设计,实现集脉冲喷射和喷雾喷射供油于一体精准控制给油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行业加油机给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脉冲喷射和喷雾喷射供油于一体的纺织设备加油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纺织行业设备的加油润滑装置中,一般有两种加油润滑方式。一种是电控直喷方式输出润滑油,另一种是以油气混合方式输出润滑油。其中电控直喷工作方式为所有润滑油同时直喷输出至润滑点,因此输出路数受限,且容易造成设备润滑过度,并对纺织产品产生质量影响;而另一种以油气混合输出润滑油至润滑点的方式,因需要消耗大量空气,使用成本及高,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突破,现有纺织设备不管是精度和运行速度都有极大提高,对加油润滑设备的多种给油润滑方式和给油控制精度提出更高和更多功能的要求,现在行业内还没有一种润滑设备能实现集脉冲喷射和喷雾喷射供油于一体精准控制给油功能的加油机。为改变这一行业问题,因此我们对加油机给油装置输出方式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的加油机将能实现多种供油方式和多路数的单控及精准的定时定量控制,以实现对机器更高效节能的精准润滑,解决这一行业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脉冲喷射和喷雾喷射供油于一体的纺织设备加油机,包括控制电路、步进电机、上下运动螺杆、上下与旋转运动转换装置、分度旋转运动限位电磁铁、活塞棒、连接杆、油路转换控制器、油路分配器、逆止阀、电磁阀、储油装置、一次雾化器、二次雾化器、雾化油路分配器、脉冲油路转接口、油箱箱体,所述上下运动螺杆一端固定于步进电机轴上,另一端安装于上下与旋转运动转换装置螺牙内,所述分度旋转运动限位电磁铁安装在上下与旋转运动转换装置两侧、所述油路转换控制器中心竖直设置有活塞孔,所述上下与旋转运动转换装置下端装有连接杆,所述活塞棒一端与活塞孔连接,另一端连接连接杆,所述活塞棒下端开设有导流槽,且活塞棒下端插接在油路转换控制器中心的活塞孔内,所述逆止阀安装在油路转换控制器底部、所述油路分配器的环形阵列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单向出油口,且第一出油管与一次雾化器进油口相连接,第二出油管以脉冲方式输出至脉冲油路转接口,所述一次雾化器设有第一出油管、一次雾化进气口和一次雾化油气混合出口,一次雾化进气口与电磁阀出气口相连接,一次雾化油气混合出口与二次雾化分配器的进气口相连接、经过二次雾化后的油气混合体经雾化油路分配器分配至各个润滑点,且第一出油管上设有储油装置。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油路分配器环形阵列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输出润滑油至脉冲油路转接口后分配至各个润滑点,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出油管输出的润滑油和一次雾化进气口输入的高压空气经过一次雾化器雾化后输出油气混合气体通过一次雾化油气混合出口输至二次雾化器,再次雾化后经雾化油路分配器分配至设备各个润滑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纺织设备加油机是在原以电控直喷方式输出润滑油和以油气混合方式输出润滑油工作方式上对加油机给油装置输出方式进行改进设计,实现集脉冲喷射和喷雾喷射供油于一体精准控制给油功能;改进后的加油机将能实现多种供油方式和多路数的单控及精准的定时定量控制,以实现对机器更高效节能的精准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立科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立科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6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泥土外加剂专用稀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合釜应急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