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7523.7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6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周美华;孙亚轩;蒋金波;宋新新;贾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杨敏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包括从物方至像方依次同轴布置的多个透镜和滤光片,镜头模组还包括与多个透镜和滤光片同轴布置的衍射平板,衍射平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或者设置在最靠近像方的一个透镜与滤光片之间,衍射平板朝向物方的一侧和/或朝向像方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使光线发生衍射的衍射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或者最靠近像方的一个透镜与滤光片之间设置衍射平板,并在该衍射平板朝向物方的一侧或者朝向像方的一侧加工形成有使光线发生衍射的衍射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球面透镜或者非球面透镜上加工衍射面相比,新增的衍射平板的平整度更高,在其上加工衍射面的难度更低、成品率高且成像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镜头模组朝向小型化和高成像质量的趋势发展,以及二元光学的迅速发展,在手机镜头模组中采用二元光学面能够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还能缩短透镜组的总长度,而且二元光学面能够很好的提高镜头模组的整体色散性能。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折衍混合式的手机镜头模组以实现对二元光学的应用,具体地,镜头模组中的至少一个透镜上加工有衍射面,由于透镜大多为球面或者非球面透镜,在透镜上加工衍射面对工艺要求比较高,加工难度大,成品率低,加工出来的衍射面往往不符合要求,最后导致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差,透镜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该镜头模组加工难度低、成品率高,成像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从物方至像方依次同轴布置的多个透镜和滤光片,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多个透镜和所述滤光片同轴布置的衍射平板,所述衍射平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透镜之间或者设置在最靠近所述像方的一个所述透镜与所述滤光片之间,所述衍射平板朝向物方的一侧和/或朝向像方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使光线发生衍射的衍射面。
可选地,最靠近所述物方的两个所述透镜之间不设置所述衍射平板。
可选地,所述多个透镜至少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从所述物方至所述像方依次排列,所述多个透镜的口径从所述物方至所述像方依次增大,所述衍射平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
可选地,所述多个透镜还包括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位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滤光片之间,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为负透镜。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入射面朝向所述物方凸起,所述第一透镜的射出面朝向所述像方凸起,所述第二透镜的入射面朝向所述物方凸起,所述第二透镜的射出面朝向所述物方凹入,所述第三透镜的入射面朝向所述像方凹入,所述第三透镜的射出面朝向所述像方凸起,所述第四透镜的入射面朝向所述像方凹入,所述第四透镜的射出面朝向所述物方凹入,且所述第四透镜的入射面和射出面均为波浪状曲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5.89±0.1mm,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3.28±0.1mm,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6.16±0.1mm,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3.20±0.1mm。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97±0.05mm,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46±0.05mm,所述衍射平板的中心厚度为0.21±0.05mm,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2±0.05mm,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61±0.05mm,所述滤光片的中心厚度为0.21±0.0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1±0.05mm,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衍射平板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48±0.05mm,所述衍射平板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23±0.05mm,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3±0.05mm,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滤光片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73±0.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7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空触摸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汽车散热器用防热风回流装置及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