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进气道的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7926.1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4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杜小平;胡会泳;林健明;高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F02B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张清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型 进气道 内燃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进气道的内燃机,包括由缸头、缸体和活塞组合构成的燃烧室,缸头设有由侧向延伸并连通至燃烧室的进气道和排气道,并在交接处对应设有与缸体中轴线存在夹角为α的进气门及排气门,通过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可燃混合气的进入及废气排出,进气道在内燃机的竖向横截面上形成上侧轮廓线和下侧轮廓线,下侧轮廓线中段是平直段,与排气门的伞状密封部下端面形成夹角β,本实用新型燃烧室内能够形成剧烈滚流,具有大湍动能反应的区域较大,使燃烧速率加大,燃烧稳定性提高,在保证稳定燃烧前提下,可提高稀燃能力,能够改善发动机节能降耗和尾气净化,同时改善发动机动力性能,提高声音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尤其是一种具有新型进气道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参照图1、图2,为现有的一种摩托车内燃机结构,包括由缸头1、缸体2和活塞10组合构成的燃烧室3,缸头1设有进气道4’,并在与燃烧室3的交接处布置有进气门6,通过控制进气门6的开启与关闭,实现燃烧室3内的可燃混合气进入。
为了达到较高的充气效率,保证较大量的可燃混合气能够迅速进入燃烧室3内,进气道4’通常设计为不存在曲折的流线弧形,以减少管壁对可燃混合气的阻碍作用;同时,封堵在进气道4’与燃烧室3交接口处的进气门6,其伞状密封部相对进气道4’在该处形成的交接口近乎同轴布置,进气门6打开时,可燃混合气沿伞状密封部周沿相对较小阻力进入燃烧室内。
这种流线弧形的传统进气道结构能保证较大量的可燃混合气进入燃烧室,有较高的充气效率,但可燃混合气进入燃烧室3后较难形成剧烈的滚流,导致燃烧室3内可燃混合气体燃烧时,具有较大湍动能的反应区域较小,即可燃混合气未能充分、快速地燃烧,不利于发动机的油耗、排放和动力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充分的内燃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新型进气道的内燃机,包括由缸头、缸体和活塞组合构成的燃烧室,所述缸头设有由侧向延伸并连通至燃烧室的进气道和排气道,所述进气道与燃烧室、排气道与燃烧室的交接处对应设有与缸体中轴线存在夹角为α的进气门及排气门,通过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所述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的进入及废气排出,所述进气道在内燃机的竖向横截面上形成上侧轮廓线和下侧轮廓线,所述下侧轮廓线中段是平直段,且与排气门的伞状密封部下端面形成夹角β,且
所述下侧轮廓线的平直段为直线或弧度明显小于非平直段的弧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进气道设置平直段导向可燃混合气进入燃烧室,使燃烧室内能够形成剧烈滚流,在可燃混合气体燃烧时刻,燃烧室内大湍动能区域明显加大,燃烧速率加大,燃烧稳定性提高,在保证稳定燃烧前提下,可提高稀燃能力,能够改善发动机节能降耗和尾气净化,同时改善发动机动力性能,提高声音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具有传统进气道的内燃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内燃机的进气道流向对比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传统内燃机燃烧室内压缩过程中流场对比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传统内燃机燃烧室内点火时刻湍动能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7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灶上的拼接结构
- 下一篇:轮胎去披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