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静低动刚度特性的隔振器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8106.4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0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恒;刘韦;杜香刚;孙照亮;曹庆杰;刘伟斌;施成;王继军;朱光楠;徐宏超;刘吉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3 | 分类号: | F16F15/023;F16F15/04;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文惠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静低动 刚度 特性 隔振器 具有 轨道 系统 | ||
1.一种高静低动刚度特性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刚度组件(10),所述正刚度组件(10)包括座体(11)和设置在所述座体(11)的腔体内的第一弹性件(12);
支撑部(20),所述支撑部(20)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2)的上端抵接;
浮动部(30),所述浮动部(30)与所述支撑部(20)配合连接;
负刚度组件,所述负刚度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弹性部(40)和承载部(50),所述弹性部(40)与所述支撑部(20)或所述浮动部(30)连接,所述承载部(50)设置在所述座体(11)的外壁上;
所述浮动部(30)在承受载荷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12)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40)向所述承载部(50)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弹性件(12)的弹力的方向倾斜或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50)的下部具有承载曲面,所述弹性部(40)在位移的过程中能够与所述承载曲面的不同位置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0)包括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弹性结构上的推动件(42),所述推动件(42)与所述承载部(50)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0)与所述支撑部(20)连接,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弹性梁(44),所述弹性梁(4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20)连接,所述弹性梁(44)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件(42)连接,所述弹性梁(44)处于弯曲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0)还包括安装座(45),所述安装座(45)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0)的下部,所述弹性梁(44)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座(45)连接,所述推动件(42)为滚轮,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推动件(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浮动部(30)连接,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件(41),所述第二弹性件(41)的一端与所述浮动部(30)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1)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件(42)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1)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0)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导向结构(43),所述导向结构(43)与所述浮动部(30)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1)设置在所述导向结构(43)内,所述推动件(42)为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浮动部(30)连接,所述弹性结构包括:
导向座(46),所述导向座(46)设置在所述浮动部(30)上,所述导向座(46)上具有导向槽;
第一杆体(47),所述第一杆体(47)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一杆体(47)的第二端与所述推动件(42)连接,所述第一杆体(47)的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杆体(47)的第二端的高度;
第三弹性件(48),所述第三弹性件(4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体(4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48)向所述第一杆体(47)的第一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还包括:
第二杆体(49),所述第二杆体(49)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二杆体(4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杆体(47)的第二端或所述推动件(42)铰接,所述第三弹性件(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4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48)处于拉伸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竖直设置,所述推动件(42)为滚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0)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部(40)分布在所述承载部(50)的周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81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