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9358.9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8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加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浮泥 渣集边 去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装置,属于污水池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顶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滚轮,且所述滑槽与滚轮滑动连接,设置有第一转轴、转盘、摇杆、链条,当装置将浮泥渣清理至污水池的一边时,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摇杆,摇杆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使链条缠绕在第一转轴的表面,同时使第一刮板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并将第一刮板抬起,便于将污水池内的浮泥渣捞起,节省工作人员再用其它工具清理浮泥渣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且当第一刮板升至与连接板相垂直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摇杆,便可将浮泥渣从第一刮板上清理掉,清理完成后重复上述相反步骤,将第一刮板复位即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池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现有的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装置,由于只是将浮泥渣集中至污水池的池壁一处,而并未将泥浮渣打捞上来,造成浮泥渣在池壁边堆积,从而导致对污水池的清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由于浮泥渣易附着在污水池的池壁,现有装置的刮泥板难以贴近污水池的池壁,导致难以对池壁上的污泥进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未将浮泥渣打捞上来与池壁的污泥难以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装置,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顶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滚轮,且所述滑槽与滚轮滑动连接,所述滚轮的一侧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三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贯穿有第四转轴,且所述第四转轴贯穿安装架,所述第四转轴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刮板,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的底部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连接有挂钩,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两侧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有滚轮,所述安装架的外表面贯穿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有转盘,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挂钩相连接,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有摇杆。
优先地,所述第一刮板的外表面贯穿有多个通孔,且所述第一刮板的外表面光滑。
优先地,所述第一锥形齿轮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锥形齿轮转动连接。
优先地,所述第二刮板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二刮板的制作材料包括不锈钢。
优先地,所述第二刮板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所述第四转轴的内部下方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二刮板与第四转轴螺纹连接。
优先地,所述安装架的背部固定有推杆,且所述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加,未经林志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93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反馈水位的常压罐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的雾化喷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