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氢机的气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3987.4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1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赫兹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10 | 分类号: | A61M16/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氢机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氢机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下壳体和上盖体,上盖体扣合在下壳体上方,所述下壳体内形成有气液分离室,在气液分离室内设置有一能够上下浮动的圆柱形浮子,所述浮子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弹性压块,所述下壳体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对接板,在对接板上端面向上突出形成有环形结构的凸缘,上盖体的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集气室,集气室对接于气液分离室的正上方,所述集气室内水平设置有捕获网,所述进气管的下出口设置在捕获网下方,所述排气管管口设置在捕获网上方,在上盖体对接板处形成有与所述凸缘相配合的凹槽,本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气密性好,分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气液夹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氢机的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氢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化学元素之一。氢气是一种小分子惰性气体,过去认为其对细胞不产生作用,无害也无益。日本学者太田成男教授发现,呼吸2%的微量氢气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作用。氢气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吸引了国际上大量学者先后进入氢气医学这一新研究领域,氢分子具有抗氧化中和自由基的作用,适用于临床上的对因治疗,如失眠、便秘、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的康复治疗。
现有的氢气呼吸机中气液分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因为产出的氢气中容易夹带大量的水份。现有的气液分离器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气液分离过程中分离的不够彻底,2、气液分离过程中气体容易从排液孔中逸出,导致较大的浪费,从而使得产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制氢机的气液分离装置,本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气密性好,分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气液夹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氢机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下壳体和上盖体,上盖体扣合在下壳体上方,所述下壳体内形成有气液分离室,在气液分离室内设置有一能够上下浮动的圆柱形浮子,所述浮子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弹性压块,所述下壳体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对接板,在对接板上端面向上突出形成有环形结构的凸缘,上盖体的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集气室,集气室对接于气液分离室的正上方,所述集气室内水平设置有捕获网,所述进气管的下出口设置在捕获网下方,所述排气管管口设置在捕获网上方,在上盖体对接板处形成有与所述凸缘相配合的凹槽,上盖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均通过连接件与外部管道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沟槽,在下壳体的底部中心处形成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的上端口为半球面的凸起部,凸起部与弹性压块下端面密封接触。
进一步改进本方案,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内径由开口处向底部逐渐缩小。
进一步改进本方案,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围绕设置有多个弧形支撑,所述弧形支撑之间形成有流道间隙,多个弧形支撑整体围成一个圆环结构。
进一步改进本方案,所述沟槽的宽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缩小。
进一步改进本方案,所述对接板下缘设置有螺纹固定柱,在上盖体上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旋设在螺纹固定柱内。
进一步改进本方案,所述排气管的进口处设置有二次捕获网。
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气液分离器的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显著提升了气液分离的效果,在气液分离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沟槽,使得浮子上下浮动过程中,其侧壁不会与气液分离室的侧壁完全贴合接触,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浮子被粘在气液分离室的侧壁上,而影响其上下浮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赫兹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赫兹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3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