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行驶惯量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8393.2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9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新;刘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新 |
主分类号: | B60K25/10 | 分类号: | B60K25/10;B60L50/6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行驶 惯量 收集 装置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行驶惯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离合器和滑行器;
所述自动离合器包括薄型气缸(7)、支承座(2)、组合油缸(8)、主轴(9)、离合鼓轮(10)、接合齿轮(15)、离合气缸(16)、第一二轴(17)、皮带轮(18)、分离啮合齿轮(24),在第一二轴(17)的圆周上装有离合气缸(16),离合气缸(16)的气缸活塞通过轴承与分离啮合齿轮(24)连接,分离啮合齿轮(24)同轴并列装有二轴啮合轮(23),二轴啮合轮(23)与分离啮合齿轮(24)为间隙配合,二轴啮合轮(23)固连在第一二轴(17)上,第一二轴(17)上装有第一超越离合器(25),第一超越离合器(25)同轴并列装有皮带轮(18),皮带轮(18)用皮带传动发电机发电;薄型气缸(7)与组合油缸(8)联动,主轴(9)的两端分别与支承座(2)和离合鼓轮(10)上的轴承连接,接合齿轮(15)与离合鼓轮(10)固连,接合齿轮(15)的圆周与分离啮合齿轮(24)过渡配合,离合气缸(16)动作可使得接合齿轮(15)与分离啮合齿轮(24)分离和结合;
所述滑行器包括传动主轴(21)、大鼓轮(22)、啮合轮(26)、第二二轴(27)、第二超越离合器(28)、齿带盘(29),传动主轴(21)与电动机(5)的输出轴连接,传动主轴(21)上装有可与第二二轴(27)分离和结合的啮合轮(26),在传动主轴(21)上装有第二超越离合器(28),自动离合器上的主轴(9)与滑行器上的齿带盘(29)通过传动齿带(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驶惯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离合器还包括箱体(14)、同轴安装于主轴(9)的湿式离合钢片(11)、湿式离合木片(12),离合鼓轮(10)安装与湿式离合木片(12)圆周上,离合鼓轮(10)的轴向端面装有压力钢片(13),压力钢片(13)上有多个压力弹簧(20),在压力弹簧(20)的压力下湿式离合木片(12)与压力钢片(13)紧密贴合一起,组合油缸(8) 通过顶杆与压力钢片(13)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驶惯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松开或踩下加速踏板时,薄型气缸(7)推动组合油缸(8),组合油缸(8)通过顶杆推开压力钢片(13),湿式离合钢片(11)与湿式离合木片(12)分离,离合鼓轮(10)与主轴(9)分离,此时离合气缸(16)动作使得接合齿轮(15)与分离啮合齿轮(24)合拢或分离,然后薄型气缸(7)和组合油缸(8)马上回位,压力钢片(13)回位,湿式离合钢片(11)与湿式离合木片(12)在压力弹簧(20)作用下重新结合,离合鼓轮(10)与主轴(9)重新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驶惯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薄型气缸(7)用于在加速踏板松开和踩下时推动组合油缸(8),使得离合鼓轮(10)与主轴(9)短暂分离后再结合,其中在加速踏板松开时,离合气缸(16)在离合鼓轮(10)与主轴(9)分离后动作使接合齿轮(15)与分离啮合齿轮(24)合拢,离合鼓轮(10)与主轴(9)重新结合后离合鼓轮(10)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二轴(17)转动,带动专用发电机充电;在加速踏板踩下时,离合气缸(16)动作使接合齿轮(15)与分离啮合齿轮(24)分离,第一二轴(17)与主轴(9)脱离,第一超越离合器(25)利用本系统惯量延时发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驶惯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松开加速踏板时,电动机(5)停止工作,滑行器上的第二超越离合器(28)带动车桥旋转,产生的行驶惯量通过齿带盘(29)带动自动离合器的主轴(9)转动,进而带动专用发电机给动力电池充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驶惯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合气缸(16)的气缸活塞上装有轴承,轴承外圈上装有分离啮合齿轮(2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驶惯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与大梁(1)固连,薄型气缸(7)与支承座(2)一端固连,组合油缸(8)穿越主轴(9)固连在支承座(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新,未经李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83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绞肉机
- 下一篇:一种弹簧加工用送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