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5155.4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1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何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静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颈椎 椎管 扩大 手术 椎弓根钉棒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骨外科及神经外科治疗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进行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手术中所用的医疗用植入物,这种被称为应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是对传统的“单开门”式扩大成型手术的一种改进,这种根据“双开门”理论而研发的配套用钉棒系统,采用一对悬臂式连接棒的方式,能够将椎板作垂直方向的扩大,从而达到创伤口小,恢复快,扩张量大,扩容均匀,可靠性强等临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用在骨外科,特别是神经外科治疗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进行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手术中所用的医疗用植入物中的椎弓根钉棒系统。
背景技术
自从20世纪中期,国外学者所描述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型术流行以来,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症,已成为“黄金定律”;其原理是将颈椎椎板的一侧磨削出一条纵向缝隙,而另一侧磨掉椎板厚度的三分之二,从而将切断的椎板的一侧作为“门”向对侧掀起,达到人工扩大椎管的目的;如一种专利号为CN 203790014 U,名称为“一种防退稳定型颈椎后路单开门板钉系”,以及一种专利号为 CN 201920882 U,名称为“颈椎椎管扩大成型钛板系统”的申请,均为学术界对这种“单开门”手术的改进、完善的努力结果,但依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即“单开门”中的“轴铰”不够稳定,容易产生断裂;所开的“门口”张开的距离若过小时,不足以扩大椎管空间,若过大时,则掀起的椎板随着体位的改变,仍有刺激而引起疼痛等不适,同时,由于所开的“门口”间隙过大,难以融合;而且,由于所打开的“门”是置于一侧,必然导致所扩大的椎管空间偏于一侧,使得所解除的神经压迫现象不均匀;另外,由于类似的钉板系统的机械结构所限,临床上被称为“再关门”的导致手术失败的现象,亦不在少见。
如何解决“单开门”式手术中所难以避免的弊端,即解压不均匀、“门铰”易断、“门间隙过大”、“门口”不稳、容易“关门”等,这就是摆在医学界,特别是神经外科上急需解决的临床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医学界对颈椎后路手术的改进、完善的迫切需求,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对目前所流行的“单开门”类型的手术进行改进的“双开门”理论,及根据此理论而研发、配套制作出的本实用新型申请所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即:在传统的椎弓根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椎板的两侧,各植入一钉,所述的连接棒,并非直接将两钉进行连接固定,而是一对的两钉均将悬臂伸出的连接棒的未端,交叉错位地穿入椎板中,所以当两钉通过所述的螺塞,逐步压紧连接棒时,连接棒会以U形槽支承处54为支点,在所设计的钉座的倾斜的U型通槽作摆动,而另一端的较粗的连接棒自然会共同将已被切割断的椎管的一部分垂直向上提拉,形成两个开口,最终达到扩张椎管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的钉座,呈中空的圆柱形,位于其中央,设有一条与钉座中心轴线并非垂直,而是呈倾斜状态的U形开口通槽。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棒,呈两级的圆柱棒形,直径较小段被置于钉座的U形开口通槽内,并成间隙配合,且呈悬臂式连接;另一端则穿过椎体中央突出的椎板,并以此实现对椎板的向正上方移动的分离动作。
再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块,为一弹性体,置于连接棒与球头钉之间的钉座内腔的空间内,并对球头钉作柔性约束。
再进一步地,所述上压块上端面的中央,设有一圆柱体,与所述螺塞中央的通孔作间隙配合;其向下面,为一倾斜的内凹弧面,其中心轴线的倾斜度,与所述钉座的U形开口通槽相同,且在手术结束时,两者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的连接棒轴线均重合。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螺塞,具有与所述钉座的上开口相配合的外螺纹,其向上端面,设有供旋具使用的盲孔,其中央设有与所述上压块配合的通孔。
再进一步地,所述球头钉,其钉身为一带外螺纹的钉状体,从所述钉座的下开口中穿出并植入椎体内;其头部为一半球体,其向上平面中央,设有一个供旋具使用的旋具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静,未经何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51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模压机的分站式油温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业用化工混合液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