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虾、蟹分级捕捞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6538.3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2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蔡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立君 |
主分类号: | A01K69/04 | 分类号: | A01K69/04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蔡昌伟 |
地址: | 433314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捕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虾、蟹分级捕捞器,属小龙虾捕捞设备技术领域。它由引导筒和捞取筐构成;捞取筐上设置有装配孔,装配孔内活动插装有引导筒。该虾、蟹分级捕捞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利用小龙虾和大闸蟹自身喜欢钻洞和向透气位置爬行的特点,使其自动爬行到该捕捞器的捞取筐中,由此解决了现有使用地笼对虾、蟹进行捕捞时存有的易外逃、分级工作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该虾、蟹分级捕捞器采用注塑方式一次成型,或采用金属丝、或竹条、或塑料条编织制作,具有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虾、蟹分级捕捞器,属小龙虾捕捞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龙虾、大闸蟹作为淡水经济虾、蟹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小龙虾、大闸蟹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养殖过程中,人们常用尼龙网制成的地笼对小龙虾进行捕捞。捕捞过程中,人们需把地笼的前端放置在水面以下;然后将其后端收口后使用木桩固定在堤、岸上,以方便虾、蟹爬行至地笼后端透气)的方式完成小龙虾的捕捞。但采用该种方式对小龙虾进行捕捞时存有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地笼的一端必须放置在堤、岸上,且其是由尼龙网制成的,在使用时,堤、岸上的地笼,极易受到老鼠撕咬,从而导致龙虾沿着老鼠撕咬的洞口外逃。二是现有的地笼是将不同大小的小龙虾一起捕捞上来后,再将不达标的小龙虾经人工分拣后重新投入水中;存有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以解决现有地笼使用时存有的需有人工分拣所导致的劳动强度大问题的虾、蟹分级捕捞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虾、蟹分级捕捞器,它由引导筒和捞取筐构成;其特征在于:捞取筐上设置有装配孔,装配孔内活动插装有引导筒。
所述的引导筒和捞取筐上分别均布有透气孔,所述的引导筒和捞取筐分别采用注塑方式一次成型。
所述的引导筒呈Y字形。
所述的引导筒由两个相互连通的弯弧形的锥形筒构成,锥形筒之间设置有导绳板,以加强锥形筒的整体强度,导绳板上设置有栓系孔。
所述的引导筒底部设置有集束环,集束环的周边设置有引导梳。
所述的引导筒内设置有单向器。
所述的单向器由装配环和防逃齿构成,装配环的圆周上倾斜状均布有多个防逃齿。
所述的防逃齿的一端与装配环固定连接,防逃齿的一端向装配环的中心轴线延伸由此在装配环上形成喇叭状。
所述的捞取筐内设置有分级板,所述的分级板上呈井字状设置有分级孔。
所述的分级板两侧的捞取筐顶部分别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分别通过铰链安装有盖板。
所述的捞取筐和引导筒分别采用金属丝或竹条或塑料条编织而成。
所述的引导筒上通过弹力绳安装有挂钩,挂钩与捞取筐钩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虾、蟹分级捕捞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利用小龙虾和大闸蟹自身喜欢钻洞和向透气位置爬行的特点,使其自动爬行到该捕捞器的捞取筐中,由此解决了现有使用地笼对虾、蟹进行捕捞时存有的易外逃、分级工作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该虾、蟹分级捕捞器采用注塑方式一次成型,或采用金属丝、或竹条、或塑料条编织制作,具有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导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立君,未经蔡立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6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生产用喷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具导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