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水下作业的新型钢板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20857.1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8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喜;叶坤;左翼;单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04 | 分类号: | E02D5/04;E02D27/52 |
代理公司: | 西安佳士成专利代理事务所合伙企业(普通合伙) 61243 | 代理人: | 李东京 |
地址: | 430015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水下 作业 新型 钢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下作业的新型钢板桩结构,包括:多个交替连接的钢板桩本体、自钢板桩本体的一侧外沿垂直延伸形成第一接口、自钢板桩本体的另一侧外沿垂直延伸形成第二接口、嵌设在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处的气囊,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背设置;一个钢板桩本体的第一接口与另一个钢板桩本体的第二接口卡接,所述一个钢板桩本体与所述另一个钢板桩本体相邻;所述气囊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卡接处,所述气囊充气膨胀后紧贴卡接处以密封两个钢板桩本体。本实用新型经过对钢板桩本体上的接口进行改进,在接口处开设弧形凹槽用来容置气囊,利用气囊充气使钢板桩处于密封的状态,挡水效果好,有效的解决水下作业的密封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作业的新型钢板桩结构。
背景技术
钢板桩围堰是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围堰方式之一,优点是:使用范围广,刚性支撑效果好,强度高便于机械插打施工,可以在旱地及深水等不同环境中施工,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等。故而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基础施工中。
传统钢板桩围堰都是把多个钢板桩按照一定的尺寸相互首尾穿插起来围成,接口处都是简单的截面曲折的配合,并未采取密封措施,所以钢板桩支护接头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防水防渗效果不理想,存在漏水现象,给施工区域带来较大的麻烦。
基于此,急需对钢板桩的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钢板桩渗水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作业的新型钢板桩结构,在钢板桩的首位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凹槽,凹槽内放置气囊,利用气囊实现相邻两个钢板桩的密封。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水下作业的新型钢板桩结构,包括:多个交替连接的钢板桩本体、自钢板桩本体的一侧外沿垂直延伸形成第一接口、自钢板桩本体的另一侧外沿垂直延伸形成第二接口、嵌设在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处的气囊,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背设置;
一个钢板桩本体的第一接口与另一个钢板桩本体的第二接口卡接,所述一个钢板桩本体与所述另一个钢板桩本体相邻;
所述气囊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卡接处,所述气囊充气膨胀后紧贴卡接处以密封两个钢板桩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口为向上弯曲的弯钩,所述第二接口为向下弯曲的弯钩,所述一个钢板桩本体的第一接口卡入所述另一个钢板桩本体的第二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嵌设在第一接口和/或第二接口自由端的表面,部分气囊膨胀后与另一钢板桩本体上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钢板桩本体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上各嵌设一个气囊,相互卡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上具有两个气囊,所述两个气囊膨胀后分别与彼此的接口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上设有侧开口的容置腔,所述气囊固设在容置腔内,充气后的部分气囊位于容置腔外部且与另一接口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的纵截面为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沿钢板桩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的长度与钢板桩本体的长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板桩本体为U型钢板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经过对钢板桩本体上的接口进行改进,在接口处开设弧形凹槽用来容置气囊,利用气囊充气使钢板桩处于密封的状态,挡水效果好,有效的解决水下作业的密封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0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吸门的磁吸条
- 下一篇:一种机械工程汽车维修用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