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丝智能自动滴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21564.5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7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顾叶忠;甘信超;潘阳青;李明;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腾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06 | 分类号: | B05C1/06;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枣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 智能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智能自动滴油装置,属于钢丝加工滴油装置领域,包括固定底座、侧支撑板、悬挂杆和钢丝移速检测机构,固定底座的顶部两侧均焊接有侧支撑板,悬挂杆焊接在两个侧支撑板之间,钢丝移速检测机构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的底部,位于一侧的侧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位于另一侧的侧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安装有丝杠,丝杠上套设有蠕动泵,蠕动泵的入口处设置有进油管,悬挂杆上缠绕有导油管,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可根据钢丝移速自行调节滴油速率,开启后无需手动操作,同时能够对钢丝底部的死角进行滴油,无遗漏部分,滴油效果更加均匀,使得钢丝的成品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丝加工滴油装置领域,特别涉及自动滴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丝的生产过程中,退火流程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原理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从而达到降低硬度,消除拉拔时产生的应力,软化钢丝,恢复金相组织的目的,但是在退火完成后钢丝的表面会发涩,需要向钢丝表面涂油,也即滴油处理,这便需要使用到滴油装置,而现有的滴油装置大多只是简单的用于钢丝穿过的支架,在支架上通过人工或者油泵向滴油管内加油,使得油滴滴向钢丝,结构虽然简单,但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生产线上的使用需求;
但是,现有的自动滴油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三点需要进行改进的方面:
一方面,现有的滴油装置智能化程度不高,在使用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人工操作具有滴油不均匀、滴油效率不一致的缺陷,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现有的滴油装置只能够从钢丝上方对钢丝进行滴油处理,钢丝底部还存在一些死角是现有的滴油装置无法处理的;
另外,现有的滴油装置无法根据钢丝移速自动调节滴油速度,在钢丝的生产需求较高时滴油速率较慢可能无法对钢丝充分进行滴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滴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智能化程度低需要人工操作、钢丝底部存在滴油死角以及无法根据钢丝移速自动调节滴油速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滴油装置,包括固定底座、侧支撑板、悬挂杆和钢丝移速检测机构,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两侧均焊接有所述侧支撑板,所述悬挂杆焊接在两个所述侧支撑板之间,所述钢丝移速检测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位于一侧的所述侧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位于另一侧的所述侧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安装有丝杠,所述丝杠上套设有蠕动泵,所述蠕动泵的入口处设置有进油管,所述悬挂杆上缠绕有导油管,所述侧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输油管,所述导油管一端与所述输油管连通,所述导油管另一端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蠕动泵底部设置有滴油管;
两个所述侧支撑板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减震杆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蠕动泵顶部,所述蠕动泵顶部焊接有滑动杆,所述限位杆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滑动槽延伸至所述限位杆顶部,且所述滑动杆顶部焊接有防脱块,所述减震杆位于所述蠕动泵底部,所述减震杆内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滴油管穿过所述条形槽延伸至所述减震杆底部;
所述固定底座内开设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两侧均设置有鼓风管,所述鼓风管内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设置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扇叶,所述固定底座顶部铺设有羊毛毡,所述侧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红外测距仪,一侧的所述侧支撑板上设置有控制器;
所述固定底座一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控制器通过检测电路与所述钢丝移速检测机构和所述红外测距仪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微型电机和所述蠕动泵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腾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腾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15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震性能好的微型PCB钻头
- 下一篇:新型硬质造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