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住宅用装配式地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23675.X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7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标;何歆;易紫妮;张大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鸿生高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5/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吴志龙;蔡学俊 |
地址: | 35031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 住宅 装配式 圈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住宅用装配式地圈梁,包括沿纵向及横向阵列的竖向管桩及固定于竖向管桩上部的基础连接件,相邻所述的基础连接件之间架设有预制的基础梁,基础连接件中部具有通孔,所述竖向管桩的顶部具有伸入通孔内的凸部,通孔的下部具有扣于竖向管桩上端凸部的竖向管桩榫槽且竖向管桩顶部具有从通孔内穿出至基础连接件上部的桩插筋,基础连接件的上表面具有沿十字布设的梁榫槽,所述预制的基础梁的两端架于相邻基础连接件的梁榫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施工周期短,构件连接稳定,完成后可直接装配住宅墙、柱、梁、楼板等其他构件的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住宅用装配式地圈梁。
背景技术
装配式住宅基础施工工法基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施工周期长、耗费资源多、房屋整体构造质量稳定性差,严重影响装配效率和绿色建筑效能,与装配式建筑发展初衷不符,对农村装配住宅发展不利。本发明解决了上述不足,使农村装配住宅和装配别墅施工周期短、资源耗能少、住宅整体构造质量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装配式住宅基础施工工法基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施工周期长、耗费资源多、房屋整体构造质量稳定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装配住宅用装配式地圈梁,包括沿纵向及横向阵列的竖向管桩及固定于竖向管桩上部的基础连接件,相邻所述的基础连接件之间架设有预制的基础梁,所述基础连接件中部具有通孔,所述竖向管桩的顶部具有伸入通孔内的桩插筋,所述基础连接件下端置于竖向管桩上端面,所述基础连接件的上表面具有沿十字布设的梁榫槽,所述预制的基础梁的两端架于相邻基础连接件的梁榫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的基础梁的端部具有伸出可供湿式连接的梁插筋。
进一步的,所述梁插筋为长度≥200mm的带勒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连接件为立方体或长方体,基础连接件材料为钢筋及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连接件的长、宽、高尺寸中最小尺寸应大于600mm,梁榫槽的宽度及高度尺寸小尺寸应大于4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施工周期短,构件连接稳定,完成后可直接装配住宅墙、柱、梁、楼板等其他构件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础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竖向管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装配住宅用装配式地圈梁,包括沿纵向及横向阵列的竖向管桩10及固定于竖向管桩上部的基础连接件20,相邻所述的基础连接件之间架设有预制的基础梁30,所述基础连接件20中部具有通孔210,所述竖向管桩的顶部具有伸入通孔内的桩插筋110,所述基础连接件20下端置于竖向管桩10上端面,所述基础连接件20的上表面具有沿十字布设的梁榫槽220,所述预制的基础梁30的两端架于相邻基础连接件的梁榫槽内,预制的基础梁30的端部具有伸出的梁插筋3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础连接件20为立方体或长方体,基础连接件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基础连接件的长、宽、高尺寸中最小尺寸应大于600mm,梁榫槽的宽度及高度尺寸小尺寸应大于4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鸿生高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鸿生高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36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