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29354.0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9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肖爱民;陈方;易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平湖秋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A01K63/00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443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池 系统 | ||
1.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氧池体(30)、设置在充氧池体(30)一侧的第一池体(1)、设于充氧池体(30)中的充氧机构、换水机构、第二池体(2)、设于第一池体(1)中的第一净化机构、设于第二池体(2)中的第二净化机构、污泥泵(5)以及抽水泵(6);
所述充氧池体(30)的一侧设有进水管(31);
所述充氧机构包括设置在充氧池体(30)旁的充氧泵(32)、与充氧泵(32)连接的充气管道(33)以及与充气管道(33)连通并设置在充氧池体(30)池底的多根补氧管道(34),所述补氧管道(34)的末端封闭,每根补氧管道(34)的下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孔(35),每个出气孔(35)处均粘贴设有聚氨酯海绵块(36);
所述换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充氧池体(30)和第一池体(1)之间的换水水泵(37)、进水管道(38)以及出水管道(39),所述换水水泵(37)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38)伸入至充氧池体(30)的底部,换水水泵(37)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39)伸入至第一池体(1)的液面以下;
所述第二池体(2)位于第一池体(1)的一侧,第一池体(1)的池底高于第二池体(2) 的池底,第一池体(1)的池底中心处设有带滤网(12)的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池底连接管(8)与第二池体(2)的池底连通,第二池体(2)的下部设有污泥排出口(13),污泥排出口(13)通过污泥排出管(9)与设置在第二池体(2)一侧的污泥泵(5)连通;第一池体(1)的池底铺设有发热电缆(22);
第一净化机构包括搭设在第一池体(1)上部的多根支撑杆(10)和悬挂于支撑杆(10)上的多个网袋(11),网袋(11)内填充有水生植物,多根支撑杆(10)相互平行设置;
第二净化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第二池体(2)内的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水生植物层(15)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位于污泥排出口(13)的上方,水生植物层(15)为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之间形成的填充有水生植物的空腔部,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均为多块不锈钢过滤网叠加捆绑而成;
抽水泵(6)的进水管道伸入第二池体(2)的液面以下且位于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上方,抽水泵(6)的出水管道的出水口设于充氧池体(30)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直径为20-25cm,所述滤网(12)的网孔直径为2-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为1-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补氧管道(34)的数量为三根,三根补氧管道(34)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支撑架(43)固定在充氧池体(30)的池底,三根补氧管道(34)的进气端均与充气管道(33)相连通、另一端均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38)的进水口、出水管道(39)的出水口均设置有过滤网(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海绵块(36)将出气孔(35)堵住,使得空气从聚氨酯海绵块(36)内部的间隙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平湖秋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市平湖秋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93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自动喂料装置的水产养殖槽
- 下一篇:一种鱼池内废水循环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