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29657.2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6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焕亮;王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焕亮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31/00;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2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内科 介入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固定座和药液管,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在现有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上新增加取样器和注射头,其中取样器由螺纹圈、内向锯齿、试样盒、试样槽和取样头共同组成,通过取样头右侧圆周外壁上的螺纹圈将整个取样器固定在介入针的左端,当对患者的肿瘤处进行治疗时,将介入针和取样器插入到患者肿瘤处,通过取样器内部的注射口向肿瘤处喷涂药液,定点高浓度的对患处进行治疗,简单高效,将取样头插到肿瘤中,利用内向锯齿在肿瘤中缓慢割动,使得肿瘤碎片脓液进入试样盒内的试样槽中,带出体内进行化验检测,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肿瘤处同时进行喷药和取样,提高了治疗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肿瘤内科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
背景技术
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属于介入治疗的一种仪器,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同时又没有大的创伤,因此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现有的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在实际的肿瘤内科的治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在对患者的皮肤下肿瘤处进行治疗时,不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肿瘤处同时进行喷药和取样,造成治疗过程的繁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在对患者的皮肤下肿瘤处进行治疗时,不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肿瘤处同时进行喷药和取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固定座和药液管,所述固定座安装在药液管的右端外壁上,所述固定座的正右方设置有挤压座,所述挤压座和固定座通过挤压杆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座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防滑垫,所述挤压杆的最左端穿过固定座并设置在药液管的圆周内部,所述挤压杆的左端设置有推挤圈,所述药液管的下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药液管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药液管的正左方设置有介入针,所述介入针和药液管通过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介入针的左端设置有取样器,所述取样器的圆周内部介入针的左端外壁设置有注射头,所述取样器上设置有取样头,所述取样头的右侧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圈,所述取样头靠左侧圆周内部设置有试样盒,所述试样盒的右端设置有内向锯齿,所述试样盒的圆周内部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试样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环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注射头和介入针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垂直状态。
优选的,所述挤压座和固定座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
优选的,所述挤压杆和固定座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垂直关系,所述挤压杆和挤压座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垂直关系,所述挤压杆和推挤圈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垂直关系。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和推挤圈相助之间保持相对平行关系。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和挤压座之间通过粘胶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垫的厚度为一点五毫米。
与现有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焕亮,未经刘焕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9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化内镜防水盖提醒装置
- 下一篇:凉爽抗菌儿童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