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止水夹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0218.3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6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简玉梅;田军;刘方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33001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水 | ||
一种止水夹,用于夹持输液/输血的软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按压部、柔性部、第二按压部和锁止部,软管贯穿柔性部和锁止部,第一按压部的内表面上外凸形成第一止水部,第一止水部上设有第一卡块,第二按压部的内表面上外凸形成第二止水部,第二止水部上设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分别位于软管的两侧、且卡住软管,所述第一按压部的末端设有背向所述第一止水部方向延伸的防脱倒钩,当所述防脱倒钩与所述锁止部卡合时,所述第一止水部和第二止水部夹紧所述软管进行封液。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管的两侧设置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并将软管卡住,当防脱倒钩与锁止部卡合、即需要暂停输液/输血时,使得软管不会跑偏至止水夹的外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止水夹。
背景技术
输液/输血几乎可将所有药液通过血管输入人体,实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临床中,为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及减少病人的痛苦,也为减轻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已普遍使用止水夹技术。通过该技术可有效控制管路内的液体流动,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因而止水夹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止水夹是否有效夹持成为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止水夹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目前,医疗领域正常输液/输血时,止水夹处于打开状态,当需要暂停输液/输血时,施加外力使止水夹闭合,止水夹内部的凸台将软管夹紧并使药液处于断流状态。如果操作不当会使得软管跑偏至止水夹外部,导致管路密闭失败,严重时导致血液回流到软管中,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因此,在临床输液/输血中,避免软管夹持失败,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软管跑偏的止水夹。
一种止水夹,用于夹持输液/输血的软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按压部、柔性部、第二按压部和锁止部,所述软管贯穿所述柔性部和所述锁止部,所述第一按压部的内表面上外凸形成第一止水部,所述第一止水部上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按压部的内表面上外凸形成第二止水部,所述第二止水部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分别位于所述软管的两侧、且卡住所述软管,所述第一按压部的末端设有背向所述第一止水部方向延伸的防脱倒钩,当所述防脱倒钩与所述锁止部卡合时,所述第一止水部和第二止水部夹紧所述软管进行封液。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止水夹中,通过在所述软管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并将所述软管卡住,当所述防脱倒钩与所述锁止部卡合、即需要暂停输液/输血时,使得所述软管不会跑偏至止水夹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水部的顶部和第二止水部的顶部错开设置,当所述防脱倒钩与所述锁止部卡合时,所述第一止水部的顶部将所述软管压在所述第二止水部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按压部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水部的顶部和第二止水部的顶部均为圆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的位置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的末端卡住所述软管的宽度均超过所述软管的半径,且当所述防脱倒钩与所述锁止部卡合时,所述第一卡块的末端不超过所述第二按压部的内壁,第二卡块的末端不超过所述第一按压部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压部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块位置对应的第一容纳孔,所述第二按压部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位置对应的第二容纳孔,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的末端卡住所述软管的宽度均超过所述软管的直径,当所述防脱倒钩与所述锁止部卡合时,所述第一卡块的末端伸入所述第二容纳孔中,第二卡块的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部中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锁止部与所述第二按压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软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水部和第二止水部中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按压防滑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0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