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牵引轮外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0244.6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5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彬;胡金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晟旭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志敏 |
地址: | 3112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引 轮外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轮外模,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设备技术领域,该牵引轮外模,包括外模体和半圆环,外模体的左侧焊接有四个固定块,四个固定块的左侧焊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内部套接有半圆环,半圆环的中部外侧套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左侧焊接有圆球,圆球的底部焊接有柱体,外模体的顶端中部焊接有模具,模具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圆形凸槽,在模具浇铸完成后需要对外模体抬起运输时,工作人员将手放置到柱体上,并抬起柱体,柱体在抬起后会带动外模体进行同步运动,在带起的过程中第一套筒和四个固定块能够增加该设备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防止工作人员与模具进行直接性接触,增加了该设备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牵引轮外模。
背景技术
牵引轮能够将电线电缆或半制品绕在一个或两个带槽的旋转轮上;
但是现有的牵引轮外模在模具制作完成后取出外模体时工作人员会对模具本身进行接触,在接触风过程中就会造成对模具或工作人员本身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牵引轮外模,解决了牵引轮外模体在不接触磨具的情况下取出外模体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牵引轮外模,包括外模体和半圆环,所述外模体的左侧焊接有四个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的左侧焊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套接有半圆环,所述半圆环的中部外侧套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焊接有圆球,所述圆球的底部焊接有柱体,所述外模体的顶端中部焊接有模具,所述模具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圆形凸槽,所述模具的顶部中部焊接有模具柱,所述模具柱的外部焊接有多个三角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外模体的右侧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焊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外模体的底端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凸模筒。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焊接有凸块,所述凸块设置有三个。
优选的,所述模具的前端中部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三角型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模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圆形凸槽,所述第一圆形凸槽对模具呈包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模具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有两个。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牵引轮外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牵引轮外模,外模体的左侧焊接有四个固定块,四个固定块的左侧焊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内部套接有半圆环,半圆环的中部外侧套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左侧焊接有圆球,圆球的底部焊接有柱体,在模具浇铸完成后需要对外模体抬起运输时,工作人员将手放置到柱体上,并抬起柱体,柱体在抬起后会带动外模体进行同步运动,在带起的过程中第一套筒和四个固定块能够增加该设备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防止工作人员与模具进行直接性接触,增加了该设备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膜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膜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圆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模体;101、连接板;102、固定板;2、凹槽;201、凸模筒; 202、凸块;3、半圆环;301、第一套筒;302、圆球;303、柱体;304、连接板;305、第二套筒;306、固定块;4、第一圆形凸槽;5、模具;501、加强板;502、第二圆形凸槽;503、模具柱;504、三角支撑板;50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晟旭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晟旭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0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橡胶用加硫装置
- 下一篇: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