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止锂电池过充或过放的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0313.3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7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桂鹏;卢新友;江康;张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朗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14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止 锂电池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防止锂电池过充或过放的控制电路。一种用于防止锂电池过充或过放的控制电路,包括BMS模块芯片、2*单串小模块、主继电器、保险丝、预充继电器、预充电阻、分流器、CAN通讯模块。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用于防止锂电池过充或过放的控制电路,增加了防止锂电池组出现过充或者过放的现象,从而保证了锂电池的品质,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防止锂电池过充或过放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锂电池在实际运用中,会产生过充或者过放的现象,从而损坏锂电池,造成锂电池使用寿命缩短,降低了锂电池的整体品质。为了防止锂电池组出现过充或者过放,需要在锂电池组和逆变器之间增加控制电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防止锂电池过充或过放的控制电路,增加了防止锂电池组出现过充或者过放的现象,从而保证了锂电池的品质,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用于防止锂电池过充或过放的控制电路,包括BMS模块芯片、单串小模、主继电器、保险丝、预充继电器、预充电阻、分流器、CAN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BMS模块芯片的BAT端及V-端合并分别连接单串小模一的一端、分流器的一号端,单串小模一的另一端连接单串小模二的一端,单串小模二的另一端连接单串小模三的一端,单串小模三的另一端连接单串小模四的一端,单串小模四的另一端连接单串小模五的一端,单串小模五的另一端连接单串小模六的一端,单串小模六的另一端连接单串小模七的一端,单串小模七的另一端连接单串小模八的一端,单串小模八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主继电器及预充继电器的一号端、保险丝一的一端、BMS模块芯片的V+端;主继电器的二号端分别连接保险丝二的一端及预充电阻的一端,预充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预充继电器的二号端;保险丝二的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一的B+端,接线端子一的B-端连接分流器的二号端,分流器的三号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正极端,分流器的四号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负极端;BMS模块芯片的接地端接地;BMS模块芯片的CAN1-H端连接CAN通讯模块的CAN1-H端,BMS模块芯片的CAN1-L端连接CAN通讯模块的CAN1-L端,BMS模块芯片的CAN2-H端连接CAN通讯模块的CAN2-H端,BMS模块芯片的CAN2-L端连接CAN通讯模块的CAN2-L端;BMS模块芯片的WAKP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WAKP端,BMS模块芯片的485A2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485A2端,BMS模块芯片的485B2端连接光电耦合器(P1)的485B2端,BMS模块芯片的LED1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LED1端,BMS模块芯片的LED2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LED2端,BMS模块芯片的LED3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LED3端,BMS模块芯片的5V1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5V端,BMS模块芯片的接地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接地端,光电耦合器的正极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AT+端,光电耦合器的负极端分别连接主继电器的四号端、BMS模块芯片的PGND端口;主继电器的三号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CH端口;预充继电器的三号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PCH端口,预充继电器的四号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PGND端口;BMS模块芯片的BAT+端口连接开关一的一端,开关一的另一端连接开关二的一端,开关二的另一端连接保险丝一的另一端;单串小模一的NTC端分别连接BMS模块芯片的NTC1端口及GND1端口,单串小模一的V0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端口,单串小模一的V1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端口,单串小模一的V2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2+端口;单串小模二的V1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3+端口,单串小模二的V2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4+端口;单串小模三的V1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5+端口,单串小模三的V2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6+端口;单串小模四的V1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7+端口,单串小模四的V2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8+端口;单串小模五的V1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9+端口,单串小模五的V2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0+端口;单串小模六的V1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1+端口,单串小模六的V2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2+端口;单串小模七的V1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3+端口,单串小模七的V2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4+端口;单串小模八的NTC端分别连接BMS模块芯片的NTC6端口及GND6端口,单串小模八的V1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5+端口,单串小模八的V2端连接BMS模块芯片的B16+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朗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朗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0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用防水板生产系统
- 下一篇: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