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zeta电位和SS控制加药回流污泥混凝沉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0833.4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8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易思垚;曾扬;赫珑淇;顾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G16C20/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世权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zeta 电位 ss 控制 回流 污泥 沉淀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zeta电位和SS控制加药回流污泥混凝沉淀系统,水质监测控制系统包含一号浊度仪、二号浊度仪、Zeta电位仪、一号SS仪、二号SS仪、三号SS仪;混凝剂投加点在混合池进水管上;原水浊度采样点位于混合池进水管上,混凝剂投加点前;混合池设zeta电位仪采样点;一号SS仪采样点在絮凝池进水管,絮体回流点前;二号SS仪、二号浊度仪采样点设于沉淀池出水管;三号SS仪采样点设于排泥水调节池处;一号浊度仪、二号浊度仪、Zeta电位仪、一号SS仪、二号SS仪及混凝剂投配系统、回流泵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服务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根据原水浊度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同时通过实时测定混合池Zeta电位值,调整混凝剂加药量,避免欠药或超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zeta电位和SS控制加药回流污泥混凝沉淀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沉淀是向水中投加混凝剂,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使胶体颗粒和细小悬浮颗粒相互聚结,生成大颗粒,并在沉淀池中沉淀去除的过程。混凝沉淀包含了混合、脱稳、絮凝、沉淀三个阶段,其中脱稳反应速率极快,几乎与混合同时发生。混凝沉淀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在混合段胶体是否完全脱稳,生成小絮体;2.在絮凝段,小絮体是否能形成大粒径的絮体颗粒。
使用普通工艺时,絮凝段能否形成大粒径絮体颗粒,很大程度上与处理水中的小絮体量有关。为了能使处理水中絮体保持较高的浓度,促进生成大颗粒絮体,部分水厂采用污泥回流工艺,将沉淀污泥回流至絮凝段,增加絮体浓度,促使处理水中生成大颗粒絮体,利于沉淀。但是仅凭沉淀效果难以判断是混凝剂加量原因还是污泥回流量的原因影响了絮体颗粒的生成状态。缺乏对混凝沉淀中间过程的监控,导致混凝剂投加和污泥回流只能依靠经验控制。低浊度时,易造成加药量偏高,回流量不足;高浊度时,加药量偏少,回流量过多的问题。
高负荷沉淀池的沉淀时间较短,根据原水水质和沉淀出水水质调整混凝加药量,可基本实现自动加药的目的,部分水厂也将该方法应用于生产。但对普通低负荷沉淀池而言,从混合(伴随脱稳)、絮凝、沉淀,到出水水质检测,根据进水流量的不同,大约要滞后一到两个小时。其是一个典型的大滞后系统。对其采用自动控制会伴随极高的水质风险,特别是浊度突然大幅上升或下降时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污泥回流工艺中缺少中间监控手段,导致加药量和污泥回流量不能准确控制,同时混凝沉淀存在大滞后的问题,基于原水水质-沉淀出水水质调整药耗伴随有极高的水质风险,提供一种基于zeta电位和SS控制加药回流污泥混凝沉淀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基于zeta电位和SS控制加药回流污泥混凝沉淀系统,包括水处理系统、污泥回流系统、混凝剂加药系统和水质检测控制系统;
水处理系统包含了混合池、絮凝池和沉淀池;
污泥回流系统包含排泥水调节池和回流泵;
混凝剂加药系统包含了混凝剂投配系统;
水质监测控制系统包含一号浊度仪、二号浊度仪、Zeta电位仪、一号SS仪、二号SS仪、三号SS仪;
混凝剂投加点在混合池进水管\渠上;
原水浊度采样点位于混合池进水管\渠上,混凝剂投加点前;
混合池设zeta电位仪采样点;
一号SS仪采样点在絮凝池进水管\渠,絮体回流点前;
二号SS仪、二号浊度仪采样点设于沉淀池出水管/渠;
三号SS仪采样点设于排泥水调节池处;
一号浊度仪、二号浊度仪、Zeta电位仪、一号SS仪、二号SS仪、三号SS仪及混凝剂投配系统、回流泵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服务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08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