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1580.2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3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管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源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8 | 分类号: | F04D29/18;F04D29/40;F04D29/12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臧传进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流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流泵,包括泵体,泵体上位于进水口内侧处设有泵体端面密封环,泵轴上安装有叶轮,叶轮前盖板上设有与泵体端面密封环对应设置的叶轮端面密封环,所述泵体端面密封环及叶轮端面密封环端面上均设有数道环形节流槽。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泵体端面密封环及叶轮端面密封环端面上均设有数道环形节流槽,增加了液体沿程损失,增加泄漏阻力,减少液体的泄漏量,提高了泵的效率。经试验验证,通常可减少一半的泄漏量,使泄漏量v由5%左右降低为2%‑3%左右,由此可提高泵效率2%‑3%左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流泵。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传统混流泵由泵体、叶轮、泵盖部件、轴系部件组成。其中泵体设有进水法兰、出水法兰、泵体端面密封环(静止)、蜗形流道、安装地脚板等,泵体的作用是容纳叶轮和液体,并负责吸入和排出液体,并起到为整个设备提供安装地脚的作用;叶轮是核心工作部件;泵盖部件与泵体共同形成泵的工作空间;轴系部件包含轴、轴承、轴承支架及其附件,其作用是将原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叶轮,带动叶轮旋转。
混流泵工作原理是液体由泵体进水法兰处吸入,然后进入由叶轮端面密封环所形成的圆形叶轮入口,经叶轮旋转做功后,沿叶轮斜径向流出,液体被蜗形流道收集,然后从泵体出水法兰处排出泵体。
沿叶轮斜径向流出的液体由于叶轮的做功而获得了压力,而位于吸入口处的液体由于叶轮的旋转及离心作用使压力降低,这样就形成了高压区和低压区。
为了将高压区和低压区隔断,在泵体上设置了泵体端面密封环(静止),其与叶轮端面密封环(旋转)之间一般设计间隙为0.5—1.0mm,二者一静一动,将高、低压区隔断。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液体沿着该间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泄漏,泄漏回低压区的液体,又会被重新吸入叶轮再一次接受叶轮做功,如此循环往复,是对叶轮做功的直接浪费,该泄漏量v通常占泵总流量的5%左右,这意味着泵的效率由于这一泄漏因素而下降5%左右。减少这个泄漏量v,将意味着提高泵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泄漏量小、效率高的混流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泵体上位于进水口内侧处设有泵体端面密封环,泵轴上安装有叶轮,叶轮前盖板上设有与泵体端面密封环对应设置的叶轮端面密封环,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泵体端面密封环及叶轮端面密封环端面上均设有数道环形节流槽。
所述环形节流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矩形。
所述环形节流槽的径向间距为1.5—2.5mm。
所述环形节流槽的深度为0.5—1.5mm。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泵体端面密封环及叶轮端面密封环端面上均设有数道环形节流槽,增加了液体沿程损失,增加泄漏阻力,减少液体的泄漏量,提高了泵的效率。经试验验证,通常可减少一半的泄漏量,使泄漏量v由5%左右降低为2%-3%左右,由此可提高泵效率2%-3%左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泵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源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源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15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流泵泵体
- 下一篇:一种垃圾焚烧排放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