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余热利用机构的晶化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1675.4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5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曲令多;郭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荣创催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1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余热 利用 机构 晶化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余热利用机构的晶化釜,包括釜体,釜体外套设有夹套,且釜体内设有盘管和搅拌叶,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导热油进管,且盘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热油出管,釜体焊接有支座,支座设有第一导热半管,第一导热半管和支座通过防腐螺栓固定连接U形夹,U形夹和第一导热半管之间紧密设有第二导热半管,第二导热半管和第一导热半管共同抱夹盘管。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二导热半管抱夹盘管,一方面填充支座和U形夹的间隙,避免釜内出现清洗死角,另一方面提高其与盘管连接处的导热效率,从而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余热利用机构的晶化釜。
背景技术
晶化釜在进行晶化作业时,常采用外置夹套蒸汽进行加热,而随着晶化作业结束,釜内混合物积着大量热量,为了节约能源,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内置盘管换热的方式将导热油加热,从而进行余热利用。
常规的内盘管晶化釜的盘管的固定比较简单,通常采用卡箍和角铁或槽钢固定,此方式釜内死角和棱角比较多,物料在内部流动遇到死角比较容易积聚,常看到的内盘管反应釜打开人孔时常会看到内盘管固定处积聚大量的物料。当物料积聚一定的厚度由于反应釜搅拌的震动物料会掉入釜内堵塞釜底阀或釜底管道,给清理作业带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余热利用机构的晶化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余热利用机构的晶化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底部固定连接出料口,釜体顶部螺栓连接上封头,所述上封头固定连接进料口和检查人孔,所述釜体外套设有夹套,且釜体内设有盘管和搅拌叶,所述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导热油进管,且盘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热油出管,所述导热油进管和导热油出管分别与釜体相焊接,所述釜体焊接有支座,所述支座设有U形凹槽,所述U形凹槽内置有第一导热半管,所述第一导热半管呈U字形,且第一导热半管和支座通过防腐螺栓固定连接U 形夹,所述U形夹和第一导热半管之间紧密设有第二导热半管,所述第二导热半管呈半圆环形,且第二导热半管和第一导热半管共同抱夹盘管。
优选的,所述上封头顶部螺栓连接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伸入釜体内与搅拌叶焊接,所述搅拌叶为直叶桨,且搅拌叶外周包覆有聚四氟乙烯衬层。
优选的,所述支座呈L字形,支座设有两组,两组支座关于釜体的竖直中心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热半管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第二导热半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导热半管上设有与卡块的位置相匹配的卡槽,且卡块胀接在卡槽中。
优选的,所述卡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块分立于第二导热半管的上下两端,卡块的正向竖直截面呈T字形或等腰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二导热半管抱夹盘管,一方面填充支座和U形夹的间隙,避免釜内出现清洗死角,另一方面提高其与盘管连接处的导热效率,从而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2.由于卡块的存在,第一导热半管和第二导热半管实现胀接,其连接更为紧密,避免轴向滑脱;
3.盘管内通入导热油,由于导热油不沸腾,可以避免温度升高后盘管内压力变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3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荣创催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荣创催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1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谐片打磨用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双通道汽车涂装风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