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育秧划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1891.9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5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斌;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4/00 | 分类号: | A01C1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欣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2 | 代理人: | 王海文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育秧 划厢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秧划厢器,目的是解决现有水稻科研育秧用划厢器须在田中往返多次导致的划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该划厢器包括采用长圆柱体结构的筒体,以及沿筒体中轴线并固定于筒体两端壁外侧的把手。其中,筒体包括定位环、定位杆和若干横杆。本实用新型申请通过筒体的滚动,利用其外表面固定的横杆及其自身重量实现纵向划厢,较之现有横向划厢方式,显著提高了划厢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横杆的宽‑窄布设以及分列器的组装进行调整,使厢面能够具有适当长度、宽度的育秧横行以及间隔,以便于播种操作,且有效避免材料混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育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育秧划厢器。
背景技术
水稻育种试验中,常需将大量不同的水稻材料以较小的量播种于同一地块中进行集中观察,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必须避免材料发生混杂,且须为之提供相似的生长环境,因而须对秧田进行划分,以便于区分材料,并为各单株提供相同的株、行距。
传统的拉绳划行方式精度受人为因素干扰过大,且效率较低。而现有秧田划厢工具多为横向划线,如中国专利CN107548642A公开了一种稻田小区试验的划行器,通过活动固定在划行杆的若干圆盘的滚动进行划线;中国专利 CN208353900U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水田划行器,通过连接在固定杆下方的耙齿进行划线。上述划厢工具均需在秧田中进行Z字形行进、往返多次才可完成划厢工作;而秧田中行进不易,又进一步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增大了划厢操作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育秧划厢器,解决了现有水稻科研育秧用划厢器采用横向划厢、须在田中往返多次导致的划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育秧划厢器,其特征在于,该划厢器包括:
筒体,长圆柱体结构;
把手,沿筒体中轴线固定于筒体两端壁外侧。
其中,筒体包括:
两组定位环,对设于筒体两端;
定位杆,固定于定位环环内、并通过定位环的圆心;
若干横杆,两端分别沿定位环周向、固定于两定位环环圈外侧。
进一步地,横杆与筒体中轴线相平行,采用规则的宽-窄间隔布设固定于两定位环间。
进一步地,该划厢器还包括:分列器,沿筒体径向固定于筒体内,由两组与定位环形状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环体构成。
进一步地,筒体和分列器均采用钢筋焊接制造。
进一步地,把手包括:
立轴,同轴于筒体中轴线、末端垂直固定于定位杆中心处;
轴套,活动套设于立轴外侧;
轴帽,固定于立轴前端;
其中,轴帽的直径大于轴套内径。
进一步地,立轴采用钢筋、轴帽采用螺母,两者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轴套采用钢板卷压成型。
进一步地,该划厢器还包括:拉筒器,杆状结构,活动固定于轴套处,前端设有与轴套相匹配的拉钩。
进一步地,拉筒器采用硬质金属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1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再生器管道冲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厘子幼苗培育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