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囊导引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4995.5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6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毅;殷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尼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地址: | 214064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引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中,内管管腔为球囊导引导管的导引腔;外管远端端部连接可扩张和收缩的球囊;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毛细管;内管与外管管壁之间设有毛细管,组成复合管;毛细管的管腔与球囊内部相通。毛细管均布在内管与外管管壁之间。球囊导引导管的近端端部设有Y形鲁尔接头,Y形鲁尔接头主管与内管的内腔相通构成球囊导引导管内腔通道,Y形鲁尔接头侧孔与毛细管管腔相通形成球囊导引导管的球囊注射通道。优选地,毛细管设置在内管外壁轴向的弧形槽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加球囊导引导管管身管材厚度、不损失导管柔顺性能的前提下,增加外管抗塌陷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介入治疗导管,尤其是一种球囊导引导管。
背景技术
脑卒中目前为世界上的常见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我国城市脑血管发病率为219/10万,农村脑血管发病率为185/10万。静脉注射rt-PA溶血栓的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方法,治疗时间长,对缺血的脑组织损伤大,并伴有出血的风险,且再通率低,而且静脉注射溶栓的时间窗口短,单纯的静脉溶栓已经不足以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
通过球囊导引导管输送介入取栓器械的机械取栓或通过球囊导引导管完成吸栓的治疗方法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以有效弥补静脉注射溶血栓的不足,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
在介入治疗取栓过程中,通过球囊扩张与血管壁贴附,临时阻断血流,完成取栓后,收缩球囊,回复血流。
这种治疗方法关键问题是保证球囊收缩时间足够短,以便在取栓结束后尽快回复血流,减少手术并发症。
目前国内外已有球囊导引导管的管身采用双层结构,扩张球囊的液体(例如显影液)从管身内层与外层间注入球囊;外层常采用单层聚合物管材、或编织网聚合物管材;外层管材采用单层聚合物会在球囊收缩或抽吸过程塌陷,阻断或收缩液体通路,增加球囊收缩时间;外层采用编织网加强聚合物管材能后有效防止外层管材塌陷,但是会增加管材厚度,损失导管柔顺性,在球囊导引导管介入血管的过程中对血管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囊导引导管,能够在不增加球囊导引导管管身管材厚度、不损失导管柔顺性能的前提下,增加外管抗塌陷的能力,保证球囊收缩或者抽吸过程中液体通路顺畅,减小球囊收缩时间过长造成的损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球囊导引导管,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中,内管管腔为球囊导引导管的导引腔;外管远端端部连接可扩张和收缩的球囊;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毛细管;
内管与外管管壁之间设有毛细管,组成复合管;毛细管的管腔与球囊内部相通。
进一步地,毛细管均布在内管与外管管壁之间。
进一步地,毛细管设置在内管外壁轴向的弧形槽内。
进一步地,毛细管数量最多为在内管与外管管壁之间紧密排列一层。
进一步地,球囊导引导管的近端端部设有Y形鲁尔接头,Y形鲁尔接头主管与内管的内腔相通构成球囊导引导管内腔通道,Y形鲁尔接头侧孔与毛细管管腔相通形成球囊导引导管的球囊注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与外管为单层聚合物管材的球囊导引导管相比可以有效防止外层管材塌陷,降低球囊导管收缩时间太长造成的风险。
2)与外层为编织网加强管材的球囊导引导管相比,减少管壁厚度,增加导管管身内腔空间,增加柔顺性,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尼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尼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4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危化品放置柜
- 下一篇:一种园林绿植用打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