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汽车应急启动智能磷酸铁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7203.X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5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宋凤强;谢悦;邱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澳睿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汽车 应急 启动 智能 磷酸 锂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嵌入式汽车应急启动智能磷酸铁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电量显示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均与电量显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充放电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微控制器U4及其外围电路,所述微控制器U4为芯片SH79F329。所述电量显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41、所述三极管Q41的基极通过电阻R121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4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0与三极管Q4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1的集电极与电阻R118的第一端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启动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嵌入式汽车应急启动智能磷酸铁锂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部分汽车使用的启动电池都是铅酸电池,铅酸电池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铅酸电池放电状态下,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充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因此铅酸电池不是一种环保电池,而且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短。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环保的、并且使用寿命长的嵌入式汽车应急启动智能磷酸铁锂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汽车应急启动智能磷酸铁锂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嵌入式汽车应急启动智能磷酸铁锂电池,锂电池包括锂电池本体、充放电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电量显示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电量显示模块均与锂电池本体电性连接,数据处理模块均与电量显示模块电性连接,充放电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微控制器U4及其外围电路。
作为优选方案,电量显示模块包括稳压器U1、数码管屏U2、三极管Q41、三极管Q42、三极管Q44、三极管Q45、场效应管Q20、场效应管Q21、场效应管Q22、场效应管Q23、场效应管Q109、电阻R102、电阻R115、电阻R116、电阻R118、电阻R117、电阻R119、电阻R132、电阻R133、电阻R134、电阻R135、电阻R136、电阻R137、电阻R138、电阻R139、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66、电容C77、电容C78、电容C79和二极管D28,稳压器U1为芯片LM7805,数码管屏U2与锂电池本体连接,三极管Q41的基极通过电阻R121与微控制器U4连接,三极管Q4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0与三极管Q4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1的集电极与电阻R11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18的第二端与电阻R116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20的栅极连接,电阻R116的第二端与电容C66、场效应管Q20的源极、二极管D28的负极、电容C18的第一端、电阻R102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109的漏极连接,电阻R102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109的栅极与微处理器U4连接,场效应管Q109的源极与电容C17的第一端、稳压器U1的第二引脚连接,稳压器U1的第三引脚输出5V电压给数码管屏U2,稳压器U1的第一引脚、电容C18的第一端、电容C17的第一端均与冷地连接,场效应管Q20的漏极与电阻R115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42的基极通过电阻R122与微控制器U4连接,三极管Q4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0与三极管Q4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2的集电极与电阻R119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19的第二端与电阻R117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20的栅极连接,电阻R117的第二端与电阻R115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1的源极、电容C77的第一端、锂电池本体连接,场效应管Q21的漏极与电阻R134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44的基极通过电阻R143与与微控制器U4连接,三极管Q4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1与三极管Q4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4的集电极与电阻R13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38的第二端与电阻R136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22的栅极连接,电阻R136的第二端与电阻R134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2的源极、电容C78的第一端、锂电池本体连接,场效应管Q22的漏极与电阻R135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45的基极通过电阻R145与与微控制器U4连接,三极管Q4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2与三极管Q4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5的集电极与电阻R139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39的第二端与电阻R137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23的栅极连接,电阻R137第二端与电阻R135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3的源极、电容C79的第一端、锂电池本体连接,场效应管Q23的漏极与电阻R13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33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28的正极、电阻R132的第一端、锂电池本体连接,电阻R132的第二端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三极管Q41的发射极、三极管Q42的发射极、三极管Q44的发射极、三极管Q45的发射极、电容C66的第二端、电容C77的第二端、电容C78的第二端、电容C79的第二端均与热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澳睿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澳睿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72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除尘防水太阳能发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车辆质量质心倾翻角测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