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9305.5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0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薛海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14 | 分类号: | F28C1/14;F28F25/0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4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通风 干湿 联合 冷却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属循环水冷却技术领域。它包括塔体(1)、干湿联合冷段和管道,所述管道包括进水总管(4)和回水总管(5),所述干湿联合冷段位于塔体(1)底部,且沿圆周布置在塔体(1)外;所述干湿联合冷段包括干冷段(2)和湿冷段(3),所述干冷段(2)和湿冷段(3)的布置形式为两侧各集中布置形式或相互交错布置形式,干冷段(2)与湿冷段(3)的连接方式采用串联或并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冷却塔既有干式冷却塔的节水优势,又有湿式冷却塔出水温度低的特点,提高了干冷段(2)的冷却效率,降低了冷却塔的投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运行的冷却塔,属于循环水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用于火电厂主机或辅机循环水冷却的冷却塔,其常见的冷却方式有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冷却塔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三角(换热设备)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循环水降温,冷却过程几乎不消耗水。湿式冷却塔的工作原理是:将水喷洒在填料上,通过空气与水产生的传质和传热交换过程使循环水冷却,耗水量很大。
虽然干式冷却塔节水效果显著,但在环境温度较高(比如夏季)时,循环水的水温往往不能满足发电设备的要求(出水温度偏高),故干式冷却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公开号为CN 105403068A的中国专利文件“采用自然通风及复合运行模式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及其应用”,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冷却塔技术方案,可以弥补干式冷却塔的夏季出水温度较高的不足。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干冷段和湿冷段的相互影响,干冷段被布置在湿冷段上方,即干冷段底部的高度应至少高于湿冷段配水系统的高度。由于干冷段的安装位置高,干冷段冷却三角(散热器)距塔体出口的高度差小,干冷段运行抽力也小(自然通风所形成的抽力与散热器距塔体出口的高度差即有效高度相关);
因此,该技术方案还存在着干冷段出力小、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运行的冷却塔,它既有干式冷却塔的节水优势,又有湿式冷却塔出水温度低的特点,提高了干冷段的冷却效率,降低了冷却塔的投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包括塔体、干湿联合冷段和管道,所述管道包括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所述干湿联合冷段位于塔体底部,且沿圆周布置在塔体外;
所述干湿联合冷段包括干冷段和湿冷段,所述干冷段和湿冷段的布置形式为两侧各集中布置形式或相互交错布置形式。
所述干冷段与湿冷段的连接方式采用串联,所述干冷段的进水口接进水总管,所述干冷段的出水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湿冷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湿冷段的出水口与回水总管连接;
所述干冷段的出水管和进水总管之间还连接有干冷段旁通管,所述干冷段旁通管上安装有干冷段旁通阀门;
所述连接管道和回水总管之间还连接有湿冷段旁通管,所述湿冷段旁通管上安装有湿冷段旁通阀门。
所述干冷段与湿冷段的连接方式采用并联,所述干冷段和湿冷段的进水口均与进水总管连接,所述干冷段和湿冷段的出水口均与回水总管连接。
所述干冷段由冷却三角、干冷段百叶窗、干冷段进水管、干冷段进水阀门以及干冷段出水管组成,所述冷却三角和干冷段百叶窗均有多个,每个冷却三角包括两个冷却柱并配置一只干冷段百叶窗,所述干冷段百叶窗设置在冷却三角的进风口。
所述湿冷段的结构形式为横流式,湿冷段由配水系统、填料区、集水池、湿冷段百叶窗、湿冷段进水管、湿冷段进水阀门和湿冷段出水管组成,所述湿冷段百叶窗设置在填料区的进风口,所述配水系统安装在填料区顶部,所述填料区底部还设置有集水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9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