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收纳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0466.6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4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藻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3/00 | 分类号: | B65D23/00;B65D81/38;B65D85/72;A45F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收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收纳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为一开口的双层圆柱体结构,还包括内层、外层以及保温层,所述内层、外层在上端开口处为密封设置,所述瓶体开口处位于外层衔接有收束布,收束布顶端沿边用皮筋缝制成收束口。该新型收纳瓶,结构简单,可对冷饮瓶进行很好的收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收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收纳瓶。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到了夏季,人们都喜欢喝冷饮,然后由于空气中湿度较大,饮料瓶拿出冰箱时就会有很多湿空气液化形成液滴附着在瓶体上,这样会弄湿顾客的双手,给其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不便,而且冷饮长时间拿在手上,会使人不舒适,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型收纳瓶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收纳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收纳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为一开口的双层圆柱体结构,还包括内层、外层以及保温层,所述内层、外层在上端开口处为密封设置,所述瓶体开口处位于外层衔接有收束布,收束布顶端沿边用皮筋缝制成收束口。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保温材料采用YT无机活性墙体隔热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收束布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加上复合面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瓶体的内层和外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瓶体上下位置还设有挂环。
优选的,所述收束口可在外力作用下张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新型收纳瓶,结构简单,双层结构设计以及保温层的设置不仅对饮料进行保温,而且可减少饮料瓶温度传热给收纳品外层,以防其表面也发生液化,影响收纳,挂环可挂上背带,以便在人们双手不方便时,将收纳瓶背在身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瓶体与挂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2、内层;3、保温层;4、皮筋;5、收束布;6、挂环; 7、收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收纳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为一开口的双层圆柱体结构,还包括内层2、外层1以及保温层3,所述内层2、外层1在上端开口处为密封设置,所述瓶体开口处位于外层1衔接有收束布5,收束布5顶端沿边用皮筋4缝制成收束口7。
具体地,所述保温层3的保温材料采用YT无机活性墙体隔热保温材料。
具体地,所述收束布5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加上复合面料制成。
具体地,所述瓶体的内层2和外层1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具体地,所述瓶体上下位置还设有挂环6。
具体地,所述收束口7可在外力作用下张开。
工作原理:该新型收纳瓶,在自然状态下,收束口7是收紧闭合的,需要将饮料瓶收纳时,用手将收束口7撑开,将饮料瓶放入即可,保温层3可能够很好的对饮料瓶进行保温,以防饮料瓶温度较低并传热给收纳瓶,导致收纳瓶外层1温度过低而使周围湿空气液化附着在收纳瓶上,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该收纳瓶可放入背包内,也可用背带背在身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藻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藻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0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