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子参去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3977.3 | 申请日: | 201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7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陈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27/00;B24B41/00;B24B5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300 福建省宁德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子参 去尾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子参去尾机,涉及中药材采挖设备领域,包括:机台,在所述机台上设置有去尾机构,所述去尾机构包括旋转筒和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筒的外侧,在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下料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旋转筒加打磨装置,太子参在旋转筒中固定,并通过打磨装置对太子参的尾部进行打磨去尾,极大的增加了打磨效率,通过打磨尾部,避免了水汽容易从折部进入太子参内,保证其药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材采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子参去尾机。
背景技术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传统工艺中,太子参在采挖之后,需要通过人工方式对太子参进行折尾,手工折尾效率低,粉尘大,并且在对太子参进行折尾的过程中容易受潮,影响太子参的药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子参去尾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太子参去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子参去尾机,包括:机台,在所述机台上设置有去尾机构,所述去尾机构包括旋转筒和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筒的外侧,在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下料装置。
其中,所述旋转筒的外表面设置有网孔。
具体的,所述网孔的目数为0.2-0.3cm。
其中,所述打磨装置包括两组打磨头,两组所述打磨头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筒的侧部和顶部。
具体的,所述打磨装置包括两条轨道,所两组所述打磨头设置在所述轨道上。
具体的,所述打磨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金刚砂颗粒。
其中,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旋转筒内部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旋转筒的出料口。
具体的,在所述传送带远离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成品挡板。
其中,在所述旋转筒的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盖体。
其中,在所述打磨装置上设置有除尘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旋转筒加打磨装置,太子参在旋转筒中固定,并通过打磨装置对太子参的尾部进行打磨去尾,极大的增加了打磨效率,通过打磨尾部,避免了水汽容易从折部进入太子参内,保证其药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子参去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筒的内部侧视图。
图中,100-机台,101-进料板,200-旋转筒,300-打磨装置,301-第一打磨头,302-第一打磨头轨道,303-第二打磨头,304-第二打磨头轨道,400-下料装置,401-传送带,402-下料板,403-成品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39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卤制食品用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易拉罐用激光打赋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