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5326.8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8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崔志勇;张彬彬;郭晨阳;申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劳恩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15/08;B66B13/3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减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属于电梯部件技术领域。它包括轿厢主体,轿厢主体底部连有水平设置的托架,所述的托架与轿厢主体之间还设有若干块止震橡胶,所述的止震橡胶端部固定在托架上,止震橡胶与托架通过一号螺栓直接固定连接。止震橡胶与托架通过一号螺栓直接固定连接,止震橡胶与轿厢主体底部通过螺丝直接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减震止动件通过附加的钣金折弯件与托架、轿底组件通过螺丝间接连接减少了原先独立的钣金折弯件安装的空间要求,能最大化的压缩电梯井道尺寸,从而实现最大化电梯井道的利用率,此结构简单明了,成本也大大降低,工地现场也能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电梯运行时会对轿厢产生较大的震动,影响乘坐的舒适性,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减震止动件一般通过附加的钣金折弯件与托架、轿底组件通过螺丝直接连接,对轿底与托架之间须预留好折弯件支架安装空间,对现有加工工艺有比较高的要求,并且对托架和轿底组件的净宽尺寸有一定限制,不能最大化的压缩电梯井道尺寸,从而不能实现最大化电梯井道的利用率。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多重电梯减震装置,申请号:(CN201710784464.X),包括电梯轿厢、设置在电梯轿厢中的踏板,该踏板与电梯轿厢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空腔;空腔通过分隔板均匀分隔成两个子空腔;踏板安装在电梯支撑架上;且电梯支撑架安装在空腔内;电梯支撑架下设置有减震装置;电梯支撑架与所述减震装置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踏板下方安装电梯支撑架,一方面起到支撑踏板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避震减震作用,而在电梯支撑架下方接触减震装置,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具有优秀的减震效果。另外,电梯支撑架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内,在减震的同时,采用分散减震的方法,与启动或者停止的时候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达到启停的瞬时不会有超重或失重的感觉的作用。该方案具有减震效果好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不能实现最大化电梯井道的利用率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包括轿厢主体,轿厢主体底部连有水平设置的托架,所述的托架与轿厢主体之间还设有若干块止震橡胶,所述的止震橡胶端部固定在托架上,止震橡胶与托架通过一号螺栓直接固定连接,止震橡胶远离托架一端与轿厢主体底部相连。
在上述的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中,轿厢主体内设有轿厢底板,轿厢底板与止震橡胶远离托架一端相连,轿厢主体底部设有与轿厢底板相连的底托,底托由若干根槽钢首尾拼接而成,且底托与托架之间具有一号减震间隙。
在上述的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中,底托的截面呈环四边形,且底托的外壁与轿厢主体的侧壁齐平,轿厢底板上连有两块与轿厢底板平行设置的减震槽钢,底托内设有若干根平行设置且两端与底托固定连接的固定槽钢,减震槽钢与止震橡胶相连。
在上述的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中,两块减震槽钢沿轿厢底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其中一块减震槽钢位于轿厢底板靠近轿厢主体的轿门处,所述的若干块止震橡胶与减震槽钢端部相连。
在上述的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中,顶腰端部通过焊接与轿厢底板侧壁相连,所述的底托嵌入至减震槽钢的凹槽内,底托底部与底腰紧贴配合,底托与减震槽钢的凹槽底部具有相配适的二号减震间隙。
在上述的电梯轿厢减震止动装置中,所述的止震橡胶截面呈F型,止震橡胶由橡胶主体和与橡胶主体相连的两根大小、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的橡胶夹脚组成,橡胶主体远离橡胶夹脚一端与托架相连,其中一根橡胶夹脚插入至二号减震间隙中并与减震槽钢端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劳恩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布劳恩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53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