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自行车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6178.1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4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瑞天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徐晶石 |
地址: | 301709***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支撑梁包括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插设固定在第一插槽内,第一插接部的两端分别依次对称连接有第一斜部、连接部、第二斜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第二插槽插设固定,第一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前端,第二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后端,第一斜部从左至右由上向下倾斜,第二斜部从左至右由下向上倾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会对人体造成压迫、透气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鞍座是自行车的重要部件之一,用于为骑行者提供骑行时臀部的支撑,鞍座结构设计的优劣也直接决定了骑行者在骑行时的舒适程度。现有的鞍座结构,当人坐在鞍座上时,鞍座表面会出现局部塌陷现象,这样容易对人体臀部造成压迫,对于长时间骑行人员来说,危害性大。此外,由于长时间骑行,臀部与鞍座之间长期接触而且透气性差,而导致汗液无法及时排出、蒸发,导致骑行的舒适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会对人体造成压迫、透气性好的新型自行车鞍座。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所述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所述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所述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所述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固定在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两端分别依次对称连接有第一斜部、连接部、第二斜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第二插槽插设固定,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前端,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后端,所述第一斜部从左至右由上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部从左至右由下向上倾斜。
优选的是,所述鞍座面与缓冲垫之间采用胶水粘接固定。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鞍座面采用皮革材料一体成型。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缓冲垫采用热塑性橡胶一体注塑成型。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鞍座壳体的顶部设有安装柱,所述缓冲垫上设有与安装柱配合固定的安装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斜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斜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通风槽为V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缓冲垫通过采用网格状结构,当人坐在鞍座上时,网格状结构能够将人体施加给缓冲垫上的压力进行分散,使缓冲垫各个位置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塌陷现象,提升使用舒适度以及减小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网格状结构使缓冲垫为上下贯通的结构,保证空气流通,增加骑行散热效果。通过在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设有通风槽,使鞍座整体上下贯通,保证空气流通,能够有效带走骑行时产生的热量。支撑梁的结构方向与缓冲垫的结构方向相反,当鞍座承载压力时,人体对缓冲垫具有向下的压力,支撑梁在缓冲垫的挤压作用下对人体具有向上的支撑力,加强鞍座整体结构稳定性,承载能力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自行车鞍座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自行车鞍座的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自行车鞍座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自行车鞍座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瑞天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鸿瑞天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61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电源装置及电源组件
- 下一篇:继电器测试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