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材电镀导电接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8262.7 | 申请日: | 201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7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钱海鹏;孙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登(江苏)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0 | 分类号: | C25D17/00;C25D7/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郑云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材 电镀 导电 接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材电镀导电接入装置,属于电镀设备技术领域,在外框架主体上固定安装导流铜排和压力调节装置,在压力调节装置上固定安装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通过导电线与导流铜排电连接,在使用时,将外框架主体固定安装在镀槽内,将导电铜排与外部整流器的阴极电连接,将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与线材接触,整流器将电流传递给导流铜排,导流铜排将电流通过导线传递给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与线材接触,从而将电流传递给线材,压力调节装置可保证直接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与线材充分接触的同时又不损伤线材,保证电流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较小,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材电镀导电接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镀工艺的逐渐成熟,为了提高线材电镀生产效率,目前主要手段是增加线网有效长度,但是线网有效长度增加之后电流导入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电流导入方式是滚筒式导入,但是滚筒式导入却存在以下几个难题:
1.导电辊材质的选择,不仅要耐腐蚀而且要导电性好,综合两分面因素最常用的材质为不锈钢,但是其接触电阻较大;
2.导电辊在高速运行时其加工要求就非常高,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
3.导电接触面积得不到保障;
4.对于黑色金属这类导电性差的线材,由于本身的电阻较大,其线网长度必然做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传统的辊筒式电流导入装置接触电阻大、成本高、导电接触面积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提供一种线材电镀导电接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材电镀导电接入装置,包括外框架主体,所述外框架主体上固定安装有导流铜排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上固定安装有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所述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通过导电线与导流铜排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电镀导电接入装置,在外框架主体上固定安装导流铜排和压力调节装置,在压力调节装置上固定安装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通过导电线与导流铜排电连接,在使用时,将外框架主体固定安装在镀槽内,将导电铜排与外部整流器的阴极电连接,将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与线材接触,整流器将电流传递给导流铜排,导流铜排将电流通过导线传递给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与线材接触,从而将电流传递给线材,压力调节装置可保证直接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与线材充分接触的同时又不损伤线材,保证电流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较小,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所述直接接触式阴极导电装置为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固定安装在压力调节装置上,所述导电块与导电线连接。
为了便于在镀槽内安装外框架主体,所述外框架主体为U型板,为了便于导流铜排与外部整流器连接,所述导流铜排固定安装在外框架主体侧壁的外侧,为了便于安装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外框架主体另一侧壁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外框架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导电通孔,所述导电块插设在导电通孔内。
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电块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主体的材质为聚丙烯。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线的材质为铜,所述导电线两端的连接端子的材质为钛。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铜排为紫铜排。
为了保护导电块,防止导电块受到腐蚀,所述导电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钛涂层,除导电块底部的钛涂层外,其余钛涂层上均设置有绝缘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登(江苏)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凡登(江苏)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8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等温正火炉新型急冷室
- 下一篇:风向可变的热风循环系统和烘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