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8482.X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5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哲;沈智;徐国栋;余阳春;何雪龙;幸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G01R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梁静 |
地址: | 330099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电 材料 性能 测试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热电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固定装置,包括壳体、防火隔热层、绝缘层、液压泵、电机、电动伸缩杆、温度传感器和数据箱等主要部件,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防火隔热层和绝缘层,能够避免在进行热电性能测试时热量和电能外泄,提高了该装置的测量准确性;通过设置有液压泵和电机,能够通过液压泵进行调节高度和通过电机的转动进行角度的调节,提高了实用性;通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能够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活动板进行伸缩,从而对不同大小的热电材料进行固定;通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器向报警器发送控制指令进行报警,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1823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和1834年发现的珀耳帖效应为热电能量转换器和热电制冷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空间探索兴趣的增加、医用物理学的进展以及在地球难于日益增加的资源考察与探索活动,需要开发一类能够自身供能且无需照看的电源系统,热电发电对这些应用尤其合适。工作人员常常需要用到热电性能测试装置对热电材料进行测试,在测试时需要对其进行固定,但是目前现有的固定装置通常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够智能、实用性较低且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现有热电材料固定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固定装置,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防火隔热层和绝缘层,能够避免在进行热电性能测试时热量和电能外泄,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有液压泵和电机,能够通过液压泵进行调节高度和通过电机的转动进行角度的调节,提高了实用性,通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能够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活动板进行伸缩,从而改变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对不同大小的热电材料进行固定,提高了实用性,通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报警器和显示屏,能够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转换,并传输给显示屏进行显示,当壳体内温度数据高于控制器内设定的数据时,控制器就会向报警器发送控制指令,报警器发出声音进行报警,提高了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固定装置,其包括:壳体、防火隔热层、绝缘层、液压泵、电机、电动伸缩杆、温度传感器和数据箱,所述壳体的内腔四周设置所述防火隔热层,所述防火隔热层的内腔四周设置所述绝缘层,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中间设置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顶部中间输出端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中间设置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中间输出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左侧壁设置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中间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的顶部中间设置所述数据箱,所述数据箱的内腔顶部中间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数据箱的内腔左侧壁中间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数据箱的右侧壁顶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报警器和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有滑槽,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右侧壁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右端设置有与固定板相配合的活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开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通过铰链设置有挡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程学院,未经南昌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84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弱电工程用建筑智能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性能优越的二氧化硅高速雾化器